重生之悠哉人生

第八章縣城生活一(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這座地處北方雲縣縣城的規模很,這個時候,才兩條正街,十字交叉。但勝在交通便利,南北大動脈國道從城邊沿橫穿。密密麻麻的胡同夾雜在居民區裏,好在這些胡同是橫平豎直,總能通到大路上,不是彎彎曲曲的像迷宮一樣。

    縣城以農業為主,不過在那個大而全、而多的年代裏,工廠還是有的,像是機械廠、紡織廠、麵粉廠等等。基本上是自給自足,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漸漸的被淘汰,消失了。

    姥姥家所處的一條大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路,大約有1000米長,街的北盡頭是縣衙所在;街的南盡頭是縣裏的高中。

    姥姥家就在這條街的中部,老宅子原來是屬於縣裏的大地主所有,後來因為姥爺識文斷字又在縣委工作,分配給他的住房。

    姥姥家,北邊的鄰居都是縣裏的文教局,水利局,農業局,商業局等等衙門,麻雀雖,五髒俱全,南邊則是居民居住區。

    姥姥家街的斜對麵,過了馬路就是學,還有一些縣裏衙門。如果這條街是政治為主,那麽往南走幾分鍾,到了十字路口,走向的大街就是商業街區了。

    姥姥家因為曾經是地主的宅子,所以就很有氣派,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拾階兒上,黑色沉重的木頭雙開門。上麵還有圓圓發鏽的鐵鉚釘,進入過道能看見兩邊牆的頂端,印著**頭像。

    在往裏,就看見石頭影壁,影壁上石刻著一個福字。往裏走就看見正屋左前方種著一顆石榴樹,右前方種著顆棗樹,兩顆樹齡看不出來,不過樹幹粗的一個成人抱不住。鬱鬱蔥蔥,陽光滴翠,一看就是營養旺盛。

    正屋也就是東屋,座東朝西,青磚黛瓦的三間正房,還有堂屋和南屋、西屋也是青磚黛瓦,隻不過是各有兩間。

    方默南看著眼前的兩顆大樹,想到的是,每年秋兩顆樹上果實累累,吃得她們是肚飽溜圓,果然是個吃貨。

    這是記憶中這是第一進院子,後邊有個花園,再往後麵還有一進院子,不過分配給別人了。後來房改過後,兩家協商平分了花園從而拉起了院牆,就成了單獨的四合院了。

    正屋明顯的地基要高,青石板鋪成的台階,有六層,走廊上左右兩邊個有個根黒木落地柱。走廊北側靠牆,用木板搭了個簡易廚房。

    正屋的房門是雙開的黒木大門,開門時還吱吱嘎嘎的很沉。老式的房子,一般都有門檻,這個門檻很高足足有60厘米高。二、三歲的孩兒很難從上麵跨過。記憶中方默南被門檻困住的情形居多,隻能舉著雙手讓大人抱。

    姥姥把房門打開,門後是個大水缸,姥姥把方默南抱過門檻便是間客廳,正前方掛著**的像,所畫的是主席站在黃河壺口瀑布前的一張畫像。畫像下麵的青石長條案幾,上麵放著白瓷的**半身像,身像左側是姥爺的黑白遺照,案幾兩邊放著兩個紅色有手臂長的花瓶,取意‘平平安安’,長條案前麵放著一張仙桌。

    左邊牆上是個照片牆,牆上掛了些黑白照片,有些是全家福,甚至裏麵還有方默南,嬰兒時期的。

    抬眼向上,這房子真高,從屋脊到地麵的距離有十米。老房子,尤其是瓦房都這樣。不過姥姥的房子用許多手指粗的竹竿,橫豎交叉編在一起,打成方格子,上麵鋪上草席進行了吊頂。

    客廳用黑木板打了隔斷,所以後麵就弄成了個廚房,冬時用,還能取暖。不過現在成了雜物間,因為大誠子舅舅把從鄉下帶來麵粉,都提到了後麵。他搬完後,告辭離開,就去縣裏辦事了,姥姥看看色請他中午吃午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