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血色殘陽

第五百五十三章 武漢會戰結束(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走廊裏麵的人都盯著委座的方向再看,蔣委員長隻不過是演戲給大家看,眾人其實心中也是心知肚明,但是這場戲你說能不演下去嗎?

    不過蔣委員長的心中也是頗有點不舒服的,為什麽呢?就是因為剛才那兩個愣頭青的表現。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對於領袖的尊重,但是他們兩個在戴笠一喊道他們的時候,他們居然就直接的把蔣委員長架走了,現在蔣委員長的心中能夠舒服嗎?

    如果有一天,戴笠讓這幫人來暗殺自己,是不是他們也眉頭不皺一下呢?有些事情往往就是不經意之間就在別人的印象中留下了一絲不爽。這種事情戴笠自然是不知道,戴笠如果知道是這樣那簡直就一頭撞在牆上去了。因為這兩個人是受到他的指使的。

    雖然這兩個人害怕戴笠多過於蔣委員長,但是也不會沒有任何的不緊張或者別的什麽,戴笠和蔣委員長都是可以*縱他們生死的人,他們兩個人的心中怎麽可能沒有畏懼感呢?隻不過戴笠急於表現自己,所以臨來之前還特地交代他們,一定不要手軟直接把蔣委員長架出去。

    蔣委員長是一個身心多疑的人,戴笠在他心中的印象在此刻卻是毫無征兆的就下降了一個檔次。此刻蔣委員長已經失去了演戲的興趣,被架著坐在車上,心中卻是不知道在思索著什麽,當然戴笠的這個表現隻是被蔣委員長隱藏在心中,對於戴笠蔣委員長感覺還是可以駕馭的。

    日軍終於在五日之後攻占了武漢,武漢城內雖節節抵抗,但是無奈日軍的氣候已經形成,武漢會戰的失敗是在所難免,到武漢被攻占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是標誌著武漢會戰的失敗。曆時半年之久,雙方參與人數超過一百五十萬的戰爭在這一刻也漸漸的停止他們的腳步。

    就戰役而言,日軍占領了武漢三鎮,並控製了中國的腹心地區,取得了勝利。但就戰略而言,則日本並未能實現其戰略企圖。日本大本營認為“隻要攻占漢口、廣州,就能支配中國”,於是日本禦前會議決定發動武漢會戰,迅速攻占武漢,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為此還規定“集中國家力量,以在本年內達到戰爭目的”、“結束對中國的戰爭”。

    總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他們的戰略物資極度的缺乏,主要依賴從美國等國家進口戰略資源如鋼鐵等,而當時日本的經濟實力並不很強。曆史上的日軍在“七七”事變時的儲備的黃金,包括發行紙幣的準備金,全部隻不過十三億五千萬日元。也就是說日軍要支撐這麽大規模的戰爭,他們的消耗極限也隻能維持在這個數字。

    然而對於日來說,對戰爭規模起著製約作用的,實際上還是它的黃金儲備量。它意味著日本的正幣儲備量從最初就限定了這場戰爭。日本發動了戰爭,卻又千方百計地“謀求早期解決”,可惜的是他們的策略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為了維持侵華戰爭,昭和十二年(1937年)從海外輸入的軍需物資總額達到九億六千萬日元。到翌年的6月,為了進行武漢會戰,連學校教練用的步槍都被收回,用於裝備擴建的軍隊。更由於兵員的不斷增加,國內勞力、糧食、能源均感不足。

    武漢會戰結束後的1939年,日本軍費的支出已達61.56億日元,已遠遠超出了日本國家的儲備量,從而使日本國力窮困急劇表麵化,已經失去了充分保障軍隊軍事物資供應的能力,從而加重了日軍大本營統帥部的的壓力,這個壓力也是相當的巨大的。

    以致其參謀總長和陸相自稱:“外強中幹是我國今日的寫照,時間一長就維持不住了”。大致在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的編製、裝備和部隊戰鬥力,總的來看比會戰前有所下降。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變其政治和軍事戰略,企圖“以華製華”、’以戰養戰”的重要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