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血色殘陽

第四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1/3)

    轟鳴的馬達聲使得整個戰場看上去頗為壯觀,日軍的坦克大多為九七式坦克,這是日軍最新裝備的一種坦克。這種坦克於1937年設計定型,並開始裝備部隊。它名為中型坦克,實際上戰鬥全重隻有15噸,隻相當於別國的輕型坦克。它有4名乘員,裝一門57mm短身管火炮,裝甲厚度一般為25mm。采用風冷柴油機為動力裝置,不對稱的炮塔,鉚接結構裝甲車體和炮塔,無線電台的框形天線和主動輪在前。

    這種坦克的在當時來說其實也算是一般的坦克,但是這也要跟誰比了,如果說日軍欺負欺負中國或者東南亞的小國那還是綽綽有餘的。畢竟目前中國還沒有生產坦克這樣的能力,靠進口的話怎麽能夠支撐整個中國的戰場呢?所以日軍在這方麵實際上還是占據著很大的優勢的。

    坦克集群是日軍在平原地區最大的殺傷性武器之一,雖然皖南地區多為丘陵,但是在桐城這一帶並不妨礙日軍使用坦克進攻。之前日軍的進攻很少用坦克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用坦克就可以解決戰鬥。而在318集團軍麵前損失了不少坦克之後,日軍也是謹慎使用的。

    可是謹慎使用並不代表不用,這一次日軍的裝甲集群部隊一共參與進攻桐城的坦克約為一百二十輛。這麽多坦克看上去的場麵那可是相當的壯觀,如果說攻占一般的城門的話,那簡直就是殺雞用牛刀了。可惜這是318集團軍把守的城門,他們想要攻占隻怕是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不過有這麽多的坦克,日軍的進攻也會變得頗為的自信與頑強。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優勢,也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這也預示著接下來肯定會有一番龍爭虎鬥,因為這是民族的矛盾,也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之間也是一種不死不休的局麵。

    板垣征四郎對著參謀長道:“這一次進攻桐城,我們調集所有能夠調集的戰車力量來進攻,如果在拿不下桐城的話,我們第五師團的赫赫威名可就要付諸東流了,我希望這一次可不要在出什麽差錯才好啊!”,此時的板垣征四郎臉色看似平淡,實則內心也是擔憂不已。

    參謀長點點頭道:“這一次華北方麵軍寺內壽一大將可是我們的老師團長了,這一次派遣我們過來幫畑俊六大將渡過難關,如果我們在不能有所表現的話,恐怕老師團長閣下的麵子也是相當的不好看啊,不過這一次我們這麽多的戰車,支那軍就是銅牆鐵壁也不濟於事!”

    板垣征四郎臉色好了點道:“摸清楚對麵守軍是318集團軍的哪個部隊了嗎?此人之前在帝國有沒有什麽記錄?”

    參謀長拿著一個文件夾道:“根據我們情報人員資料顯示,這一次守衛桐城北城門的是支那軍318集團軍第二軍,他們的長官叫做吳培林,軍銜少將!此人在帝國資料庫中的資料實在不多,僅有的一些資料也是從淞滬會戰開始,不過此人軍事素養極高,我想也是塊難啃的骨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