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仕途(斷刃天涯)

第三百三十二章 問題背後的問題(1/3)

    書房裏的陳老爺子聽見樓下的響動時,眉心微微的現出一點喜色,隨即很快就看不見了。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即便是在幾個老友麵前,老家夥大致也就是這樣。

    退下來的老爺子時間多了,為了給自己找點事情做,主要時間都花在書法上。此刻,雖然心裏微微的波動,不過似那死水微瀾,一道漣漪閃過又恢複沉寂。

    樓下一番親熱之後,陳政和伸手指了指樓上,楊帆會意的笑了笑,站起身子往樓上走來。老爺子的背影看起來依舊挺拔,老態卻是越發的清晰了。感覺到老爺子肩膀輕輕的一動,又繼續專心於筆墨之間,楊帆不覺微微一笑。

    慢慢的走到邊上,看著“拙政”兩個完成最後一筆。

    “這兩個字怎麽樣?”陳老爺子頭也不回,突然冒出這麽一句來。楊帆聽了不由微微一怔,心思本不在字上,隻能裝著欣賞的樣子,沉吟起來。

    看了一會,楊帆淡淡的說:“單就字而言不怎麽樣!非要說點好處的話,這兩個字構架大氣,筆鋒沉穩內斂!您的性格氣質,不適合學王逸少,可您這兩個字,偏偏又刻意模渀的意思,實在令人費解!”

    書法這門藝術,楊帆小時候倒是給老爺經常拎著耳朵,把楊帆從玩鬧中揪回來,然後笑眯眯的看著楊帆練字。小孩子的字能練成啥樣子,不過是打個牢固的基礎罷了。後來老爺去世,練字成了一種奢侈的行為,楊帆也就沒再練。不過基礎還在眼裏倒是有一點地。

    根絕楊帆對老爺子的了解,他不會無緣無故的問,再說這兩個字卻是寫地不怎麽樣。學王羲之學的一個四不像。說老爺子有自得的意思吧,倒不如說有獻醜的味道。

    一番腦筋轉下來,楊帆幹脆先直接來個否定,然後把其中的優點挑出來,最後來個不露痕跡的反問。

    老爺子沒有直接回答,手一伸,楊帆四下一看。身邊的架子上放著臉盆和毛巾,連忙過去倒上熱水調好溫度,把熱毛巾遞給老爺子。整個過程表現地非常熟練,不慌不忙的,老爺子見了微微頷首。*隨即又恢複了神態。

    接過毛巾擦了擦手,老爺子慢慢的坐回沙發上,楊帆回頭時輕輕一指對麵也不說話。楊帆平靜過來坐下,伸手舀起桌子上的茶杯。很自然的給老爺子泡了一杯鸀茶。平靜地做完這一切,楊帆挺直了腰杆平靜的看著老爺子。

    “你既然知道王逸少這個別稱,想必也知道王逸少為藝所累一說。洪邁的觀點不管對錯,也不管王羲之是否有惺惺作態的嫌疑。結合一下曹馬能收人心一文,談一談自己地看法。”

    正題終於出來了,老爺子繞了一個大圈子,原來是在這裏等著楊帆。

    這兩個典故都出自洪邁的《容齋隨筆》。第一個說的是王羲之因為書法上的成就。掩蓋了他在政治方麵的才華;第二個的是曹操和司馬師善於收買人心,有過錯都往自己的頭上攬。有功勞都推給下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