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靈處方

正文 第30章:恩怨人生

有人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何?告曰:人與人之間,皆“恩怨人生”而已! 一個家庭,原本都是骨肉至親,但是為了個人利益,為了財產紛爭,彼此恩恩怨怨,錯綜複雜,這不就是“恩怨家庭”嗎? 一個機關,本來都是誌同道合,都有共同的奮鬥目標。但是為了升遷、名位、利益,彼此計較、比較,搞得恩恩怨怨,這不就是一個“恩怨團體”嗎? 一個社會,不是同鄉,就是同學,或是同文、同種。可是互相打擊、互相殘殺、互相攻防、互相鬥爭得你死我活,這不就是一個“恩怨社會”嗎? 世界各個國家,本來都可以和平相處,同體共生,互相幫助,互相友愛。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死傷千千萬萬,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死傷萬萬千千,可能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大戰,這不就是一個“恩怨世界”嗎? 從曆史上看來,各個朝代,我怨恨你,我就領兵侵略你;你有恩於我,我就對你恩將仇報,搞得人我之間沒有是非,沒有公理,彼此不能信任。甚至今日你和他聯合攻打我,明日我和你聯手消滅他,彼此互相征伐,無有了時。 中國從三代以後,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三國紛爭、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甚至近代的軍閥割據,這不都是一頁充滿恩恩怨怨的人類史嗎? 其實,人生不必恩怨太分明。恩怨太分明的人生,就一定能成功嗎?司馬遷說:“人有恩於我者,不可忘也;人有怨於我者,不可不知也!”所以我們要能化解怨恨。 佛說“以怨止怨,如揚湯止沸”;能夠“以恩止怨”,則無事不辦。《詩經》有雲:“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做人要有“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美德;凡事能夠“不念舊惡”,與人能夠沒有隔宿的仇恨,則所謂“恩怨人生”,又哪會有什麽不可解的怨與恨呢?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