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靈處方

正文 第25章:行立坐臥

《學佛行儀》裏說:“行如風,立如鬆,坐如鍾,臥如弓。”人生的“四威儀”不一定學佛的人要如此,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上,都應該要有此“四威儀”。 我們和人初次見麵,但看他的氣質和行儀,大致就能知道他的素養與教育程度了。所謂“行儀”,就是指在行立坐臥上所表現的言語動作是否威儀有禮,行止進退之間是否得體有分。 當一個國家要派遣外交人員到其他國家當使臣,必先訓練他的外交禮儀,尤其行立坐臥之間,不可失去一國國民應有的教養。 一個家庭裏,父母從小就教育兒女,對人要有禮貌,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行立坐臥的規矩,這是做人最初應該學習的一門重要功課。進了學校,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隻是知識上的傳授,生活上的教育同等重要。所謂生活教育,就是在行立坐臥上應有的禮儀。 現代的青少年教育出現了問題,大都是因為不重視生活教育。例如走路沒有走路的樣子,甚至坐無坐相,站沒站樣,睡沒睡姿,所以就不像一個人的樣子。 在一般人家所豢養的動物,所謂好的貓狗都不會亂走亂睡,好的寵物也都能養成聽話的習慣,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如果沒有很好的行儀,怎麽能成為人呢? 然而我們現在的社會,經常看到要選中國小姐了,才知道要訓練她的禮儀;要選中國先生了,才懂得要他注意儀表。其實,行立坐臥也不隻是外表,所謂鸚鵡學叫,總不是人的聲音;猴子學樣,總不是人的樣子。行儀必須誠於衷,才能形於外;行立坐臥必須要從內心的心念、思想,發展到成為習慣,如此表現到行為的外相上來,才能合乎自然。所以,平常的人沒有把行立坐臥的威儀教養成為習慣,到了臨時,呆女婿去見丈母娘,總會露出馬腳的。 過去禪門裏,揚眉瞬目都有教育,吃飯睡覺都有佛法。因為久經修行的曆練,一舉手,一投足,都合乎美的威儀,所以衣食住行是佛法,行立坐臥是佛法。 理學家程頤曾在一次見了佛門排班過堂用齋的庠序隊伍後,大歎“三代威儀,盡在此中矣”!此即人間的佛教、生活的佛法,從行立坐臥間,即可嗅到它的芬芳,感受到它的美妙。因此,懂得佛法的人,行立坐臥間,無一不是修行。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