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災害時期(2/2)

    天啟十一年,河南大旱;

    天啟十二年,山西大旱;

    旱區自東向南推進,老的旱區在持續,新的旱區每一年都在出現。

    朝廷在全力賑災,各地官府也繼續運糧儲糧。有湄公省,有江南,還有新占的緬地,以及從海外各地搜購的糧食,隻要能運到災區,就不致出現大的動亂。

    也就是說,糧食有,主要還是在運輸上比較困難。海運到直沽,河運走長江,陸路則采取接力運輸,民伕基本上不出省。

    除了朝廷,官紳地主商賈也被動員起來,加入到購糧儲糧的行動中。皇帝發了話,可以讓他們從中賺些利潤,但要嚴格控製幅度。

    也就是說,你販賣糧食可以賺錢,但哄抬物價,或是囤積居奇,那就是違法犯罪,嚴懲不貸。

    政府、民間共同行動,抗擊天災,已經成了共識。在皇帝的積威之下,誰敢觸黴頭,砍頭、流放等著你。

    接連的旱災,使得長江水運成為了運糧的主要方式。

    長江商會因此而受到朝廷的重點扶持和嘉獎,賺錢固然重要,但長江商會的幾個首腦人物看中的更是社會地位,以及更光明的前途。

    繼呂宋總督之後,坤甸總督顏思齊也走馬上任,淡巴錫領主林天生也得到了朝廷的任命。

    長江商會雖然是內地業務,但與海商總會也有聯係,他們同樣也盯上了海外的基業,積極地投資到“華夏龍騰”公司。

    手中握有巨財,卻被鹽政改革斷了財路的鹽商,也開始轉移目光,把錢財投入進去,想著撈個領主或總督當當。

    盡管大災害在持續,可大明帝國內部的活躍程度,卻更勝從前。資金、人員的流動活躍起來,極大地緩解了底層百姓的困難。

    移民工作一直在有序地進行,以“耕者有其田”為號召,東北、東番、海南、湄公、前套等地區,不斷吸納著遷徙的百姓,加快著開發建設。

    災區的以工代賑繼續施行,道路橋梁、水利設施、城市建設,以及大規模的板軌鐵路的鋪設,使得災區百姓有活兒幹有飯吃,社會也因此而能保持穩定。

    而如此種種,在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如果不是皇帝未雨綢繆,不是硬性地下旨布置,難以想象數省大災的混亂,以及社會的動蕩。

    因此,在大災害如期而至且愈演愈烈時,皇帝的威望卻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同樣,地方官員的表現,也在大災害時期得到了考察。能員幹吏湧現出來,庸碌之輩則被罷黜懲治。

    而且,即便在全力應對大災害的時候,皇帝的擴張計劃也沒有中斷和停止。轉嫁矛盾、掠奪財富,成為了緩解大災害的有效手段。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工作,西南土司們又要發起新一輪的軍事行動。這次,他們的目標確定在了南亞的天竺。

    之前朝廷便給出了指導,但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西南土司們不經過實地考察,也不敢輕易相信天竺是朝廷所描述的“財多人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