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六十一章 蜀身毒道(2/2)

    同時,朝廷要在占領地組建聯軍部隊,各家土司必須出兵,接受明軍軍官的訓練。

    訓練完畢將配發新的武器裝備,與明軍相同。但有一條,嚴禁攜帶新式武器裝備進入滇省。

    在眾家土司或了然點頭,或麵露疑惑、互相目視的時候,王三善緩緩開口說道:“聯軍部隊暫定為三萬,指揮權由各家推舉的委員會掌握。日後是抵禦緬人進攻,或是繼續開疆拓土,都由委員會商議決定,並報朝廷批準。”

    “如果有戰事,朝廷會出動正規軍予以協助配合。所占之地,亦由委員會決定如何劃分,朝廷隻負責調解。”

    “至於多出的幾個宣撫使——”王三善揮手示意,幕僚又展開了一張大地圖。

    展現在眾人眼前的是上緬甸西部的地圖,清楚地標出了天竺,也就是印度的區域。

    “蜀身毒道——”幕僚伸手在地圖上劃著,著重地強調了一遍。

    蜀身毒道,也叫南方絲綢之路,身毒即印度的古稱。

    這條通道的起點在成都,分為多條支路,再到雲南大理匯集,經保山等地前往緬甸、印度,並連接地中海東岸。

    其實,從緬甸至印度,最快捷的路線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出孟加拉灣再航行到印度。

    但這是商路,對於大軍出征並不適宜。而且,要使緬甸全境屈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伐緬之戰將緬北占領,則具備了重開蜀身毒道,通向印度的陸上通路。

    要知道,在曆史上因為緬甸王朝更替,使蜀身毒道時斷時續,十分不穩定。

    皇帝要的是對商路穩固的控製,以及不斷的拓寬加固,直至成為大軍入印的戰爭之路。

    盡管很不容易,有寬闊的親敦江阻隔,有號稱野人山的原始叢林,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皇帝要做的是長期的計劃,原始叢林之所以可怕,主要是未開發的結果。咱們慢慢來,就不信了,砍樹砍不出一條通路來。

    何況,野人山還有著全世界最著名的玉石場,說是寶山也不為過。

    當然,開通抵印通路並不是要在野人山九死一生,而是有前人踏出。

    具體的路線是到大理後,走永昌道,經漾濞、永平、保山、騰衝,爾後過盈江,經蠻莫,渡親敦江,過那加山,直抵印度英帕爾或希爾馬。

    而這多出的幾個宣撫使名額,就是為了獎勵隨明軍一起開拓道路,在通印道路上建寨設點的土司。

    這還是第一期的獎勵,等到大軍發動進入印度,這幾位宣撫使還將得到廣闊的土地作為酬報。

    貢章、傑沙、孟倫、霍馬林、孟拱,這是五個地名,就處在蠻莫到印度的道路上。

    這也是五個宣撫使的轄地,還是暫時的,且不用交納賦稅,政策還是相當優惠的。就看土官們有沒有那個眼光和魄力,肯耐下性來個長期投資了。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