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四十五章 要改兩京一都製(2/2)

    “皇爺。”等候多時的老魏上前跪倒叩頭,“奴婢叩見皇爺。”

    皇帝點了點頭,和熙地說道:“起來吧!”

    老魏叩頭已畢,起身跟在皇帝身後,進了大殿。

    皇帝在禦座中坐下,擺手令宮人給老魏也搬了個座。雖然不算稀奇,可老魏每次都誠惶誠恐、感恩戴德的樣子,讓皇帝心裏舒服。

    老魏呈上匯報的文件,便小心翼翼地坐在繡墩上,連小半個屁股都沒落實,連皇帝都佩服他能坐得穩當。

    皇帝簡單地翻閱了一下,把文件放在禦案上,垂下眼簾,沉思起來。

    曆史上很多王朝都有多個都城,象西周的鎬京、洛邑東漢的洛陽、長安隋朝的長安、東都等等。

    而明朝有北京、南京、中都,也並不是首創,算不上什麽。

    但其他王朝的陪都大多是象征意義,或者祭祀祖先。可明朝的南京是有一整套中央行政機構的。

    而且,南京是清閑衙門,一般是黨爭失敗或是邊緣化的官員貶謫之所,平時也就管管南直隸一省的事務。

    於是,京師的官員們工作不少,忙得夠嗆。而南京六部的官員們則該喝茶喝茶,該翹班翹班。

    就是這樣的情況,讓皇帝產生疑問,南京的行政機構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那些優哉悠哉的官員,白領俸祿,要不要裁撤。

    有這樣的想法,皇帝並沒有馬上顯露出來。而是讓東廠暗中調查,掌握詳細的資料。

    因為廢除兩京一都製,又涉及到了祖製,皇帝要相對謹慎一些。

    南京是太祖所設的都城,不便廢除北京是成祖遷都,加強北方的軍事約束而祖先陵寢在鳳陽,又有祭祀之類的需求。

    當然,皇帝欽派的南京鎮守太監方正化,掌握著新編練的南京衛戍部隊,隻要聖旨一下,也沒人敢鬧事,也鬧不起來。

    隻不過,皇帝覺得能穩當地解決,就不必太過粗暴強硬。

    南京那幫退居二線、等著退仕養老的官員,一概裁撤也不好看,總要給他們個機會,看能不能使用。

    陪都的名義可以保留,祭祀啥的用得著。這樣,應該能夠減少阻力和非議了。

    皇帝心中作了決定,準備把這件事情交給內閣和六部處理。也不用什麽暗戳戮地搞,來個績效考核,來個機構合並,也就差不多能解決了。

    “魏伴,做得很好。”皇帝思索已畢,麵露笑容,說道:“方正化也不錯,都應嘉獎。”

    老魏趕忙躬身謙遜道:“奴婢犬馬之勞,能得皇爺讚賞,實在惶恐。”

    皇帝微笑頜首,表露讚賞,緩緩說道:“東廠發展得很好,眼線密布,使朕耳聰目明,各地情形,皆能了解,不受蒙蔽,亦是魏伴之功。”

    抬手製止了老魏的繼續謙遜,皇帝麵色變得嚴肅,老魏是知機的,趕忙起身恭立,聽候吩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網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