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四十一章 低壓蒸汽機(2/2)

    宋應星身為科學院副院長,躬身謙遜道:“回萬歲,此蒸汽機效率不高,卻頗為費煤,在煤礦才適合。”

    皇帝微笑頜首,目光掃過王季重、徐孚遠等熟人。身份早已暴露,他也失去了可以暢所欲言的平等朋友。

    看著王季重等人恭謹的神情,皇帝感慨了一下,緩緩開口道:“朕以為,效率之所以低,是因為蒸汽在進入汽缸時,在被水冷卻過的汽缸壁上冷凝,損失掉了大量熱量。”

    下麵的眾人聽到這話都現出思索之色,有的似乎想到了什麽,目中有亮光閃過。

    皇帝嗬嗬一笑,說道:“可以試著把汽缸壁與凝汽器分離,汽缸壁外設置隔熱層……”

    簡單嘛,就是這麽簡單的進步,曆史上卻花了六十年。思路雖然重要,可工藝和製造水平,也是製約的因素。

    比如閥門,在當時就是一個很有製造難度的零件;還有壓力計,調速器,都是成熟的蒸汽機所要具備的。

    而且,蒸汽機越是要改進發展,越是要提高效率,危險性也越大。

    皇帝猶豫了一下,沉聲說道:“現在的蒸汽機因為壓力較低,還比較安全……”

    早期的真空蒸汽機的效率有限,但它們比較安全,因為它們的壓力較低,在發生損壞的情況下機器向內收縮,而不是向外爆炸。

    使用高溫高壓的蒸汽能為蒸汽機的效率帶來巨大的提高,但卻要比真空蒸汽機危險得多。

    即便是後世,鍋爐和機器的爆炸也造成了許多的大事故。

    減少事故的重要部件就是安全閥,在壓力過高的情況下安全閥能放氣減壓。

    但要真正杜絕事故,卻不可能。隻能盡量依靠建造、運行和維護的經驗和安全規則來保證安全。

    “一步一步地來,不要操之過急。”皇帝鄭重地囑咐道:“先把低壓蒸汽機完善,再著手進行高壓蒸汽機的研製。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都不晚。”

    別說幾十年,中國出現蒸汽機的曆史要在幾百年後。

    皇帝心裏急,但嘴上不能說,不能給下麵的臣子太大的壓力。為了讓他高興,做出急躁冒進的事情,一點也不奇怪。

    而且,能研製出用於實際工作的低壓蒸汽機,已經是大明科技的巨大進步,領先了數十年的時間。

    用於礦山排水,用於鍛造,用於作坊,大氣式蒸汽機雖然效率較低,但不斷改進,前前後後也應用了百多年。

    也就是說,效率低是相對高壓蒸汽機而言,與人力相比,還是要高很多的。

    而高壓蒸汽機應該算是綜合性的製造,鋼鐵冶煉,精密加工,機械工藝,都需要達到要求。

    這樣的話,才能製造出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杆機構、離心式調速器、安全閥等等。

    而讓皇帝能夠穩下心來的原因,是大明各方麵情況的好轉,或者說是巨大的進步。

    與西夷的差距正在減小,甚至在某些方麵已經反超。沒有蒸汽機,照大明現在的發展速度,也將把西夷甩在身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