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三十六章 安南的三國大戰(2/2)

    “恐怕萬歲也會吃驚吧?”吳襄放下登記冊,鄙夷地撇了撇嘴,“可惜,錢財雖多卻沒用到正地方。哪怕是散富於民,王國興滅,也會有百姓為之振奮,為之哀歎。”

    須之奇拿過登記冊看了看,笑著說道:“這多好,除了上繳朝廷的,給占城王室留一部分,再刨去此次行動的花費,還能剩下不少。”

    吳襄點了點頭,說道:“這以後就將是發動戰爭的宗旨吧,簡單地說,那就是有賺頭兒。”

    “這樣才能越打越強。”須之奇說道:“賠本的買賣做不長久,再大的家業也耗不起。”

    吳襄嗬嗬一笑,起身說道:“某去前麵看一看,阮氏雖說不敢與我軍開戰,但該設的防線不能馬虎。咱們這五千人馬,以後就要長駐於此啦!”

    須之奇頜首讚同,說道:“吳將軍辛苦,某去巡視下城防,確保萬無一失。”

    吞並占城後,明軍迫使南阮軍隊後撤,原來南阮駐軍庸諧、潘裏、潘朗,以防備占城,現在盡皆放棄,在數十裏外組建了新防線。

    南阮軍的將領目的很明確,不與明軍衝突。放棄過於接近的據點,留出一定的緩衝地域,防備明軍製造事端,找到開戰的借口。

    明軍則不客氣,占據庸諧、潘裏、潘朗等地,暫時確定了與南阮勢力的地域劃分。

    湄公省的北擴,不僅遏住了南阮南下擴張的步伐,擴張了地盤,還使水師加強了對金蘭灣的控製。

    對於南阮來說,因處於狹長的地區內,雖有山林地形之利,但最怕的便是敵人從沿海登陸,將其分割。

    明朝的陸軍要從南向北推,南阮還能抵擋幾下,可明國的海軍,卻著實令南阮心驚膽戰。

    哪怕不是登陸作戰,明軍水師如果封鎖峴港,南阮得不到葡萄牙人的火器供應,肯定也難以抵擋北鄭的攻勢。

    所以,明國吞並占城後,南阮主動退避,並迅速派出使團,前往湄公省談判示好。

    在得到巡撫董應舉的召見後,南阮使者表示願為大明藩屬,並進貢金帛和大象。

    要知道,鄭阮戰爭的導火索便是鄭氏要求阮氏臣服,進貢大象及海船,並遣子入侍。

    也就是說,除了遣子入侍外,南阮幾乎向明朝承諾了所有北鄭提出的條件。

    而從名義上,控製了後黎朝實權的北鄭政權,也向明朝稱臣,是明朝的藩屬。

    所謂“帝王之於夷狄,以不治治之,夷狄相攻,中國之利也”。

    因此,明朝雖然承認後黎朝政權,封黎世宗黎維潭為安南都統使,賜銀印,與莫氏封號同,但拒絕冊封以“安南國王”名銜,並仍然承認封給莫氏的安南都統使。

    同時,皇帝還派人諭知黎鄭政權,令許莫敬恭安插太原、高平地方,這也標誌著高平莫氏政權得以在安南生存。

    同樣,對於南阮的稱臣,皇帝也要接納,封個安南都統使,讓鄭氏、阮氏、莫氏同列,在安南好好上演一出三國大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