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商妥協(2/2)

    再有錢,即便是富可敵國,也難以與政府抗衡。在這方麵,海商、中華商會和江南商會、長江商會,就看得清楚明白。

    而且,皇帝似乎也摒棄了捐輸這個封建王朝常用的手段。即便是平遼、剿叛的關鍵時候,寧肯拿出金花銀,並百般籌措,也沒要商賈捐錢。

    這就是皇帝的原則,更是皇帝的能力。偌大的國家,用得著象乞丐似的向商賈要錢?

    拿錢手短,這可能不適用於皇家。就是以後翻臉又怎樣,皇帝還不是說什麽就是什麽,想怎麽幹就怎麽幹。

    但皇帝就是不這麽做,保住了朝廷的威嚴,也保住了自己的臉麵。

    然後呢,平遼平叛後,南北兩支強軍練就,皇帝的聲望和權威也達到了頂峰,諸項改革政策推出,無人敢擢其鋒。

    別小看權威這個東西,看不到摸不著,但卻是存在於人心。

    在初期的興利除弊中,暴力手段能起到作用。但到了深化推進改革的時候,人心向背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特別是老百姓,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好處,就不會抵觸,不會反對,不會消極對待。

    所以,皇帝諸項改革措施的出發點很明確,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讓老百姓舉手讚成。

    清屯充餉如此,清理錢糧拖欠如此,鹽政改革也是如此。

    老百姓的利益沒被損害,反倒減輕了賦稅,吃到了便宜的食鹽,能不高興,能不稱頌善政?

    至於鹽商之類,最多也就是心中抱怨,卻掀不起風浪,沒啥可怕的。

    要說到組織罷市、罷工,給朝廷施加壓力。也是有過的,卻不是鹽商所為,而是在打擊有劣跡的士紳、生員時出現。

    要說造謠生事、蠱惑百姓,士紳和生員是最有條件,最有能力的。

    結果呢,在朝廷的嚴令下,地方官府根本不敢妥協,鎮撫司、東廠提供情報,軍隊出動抓人抄家,以雷霆之勢壓製。

    鬧得越凶,抓得越狠越多,砍頭抄家流放,幹掉幾隻出頭鳥,天下就太平了,再沒誰敢亂叫亂動。

    出了事不要緊,從某方麵還能證明地方官在幹事,才觸動了士紳和生員的利益。出了事能鎮得住,那才叫能力。

    象劉理順,盡管是錦衣衛出手,幫他處置了劣紳生員。但就因為他麵對這些地頭蛇不妥協,不久後就升遷,如今已是左布政使之職。

    和劉理順差不多經曆的有好幾位官員,有的升遷,有的罷黜,朝廷的傾向明顯,下麵的官員自然領會精神,徹底刹住了士紳生員的勢頭。

    有前車之鑒,鹽商哪敢造次,捏著鼻子也得認了。而且,他們還怕有人借此生事,讓他們背鍋呢!

    夏中時得到了鹽商妥協的表示,兩淮鹽政這塊硬骨頭算是啃下來了。這雖然不意外,但終於還是鬆了口氣。

    皇帝對他算是有知遇之恩,他豈敢不竭心報效?

    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道理就是這麽簡單,可曆朝曆代又有幾個君主能做到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