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明科技,改變生活(2/2)

    和玻璃鏡子一樣,剛推出的自行車、三輪車對於老百姓來說,也屬於奢侈品。

    但任何一種商品,從問世到普及,隨著生產工藝的成熟,製造成本的降低,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經曆相似的過程。

    總之,交通工具的增加,道路設施的改善,有力地推動了大明帝國物流運輸業的發展。

    從比較高端的四輪馬車、人力三輪車、兩輪自行車,再到咯吱咯吱的獨輪車,社會各階層都有自己在經濟上、生活上適用的。

    而為了方便維護道路,專為獨輪車設的石槽路,更是方便了底層百姓。不管是趕集、拉物,還是坐上倆人,獨輪車可比挑扁擔省力多了。

    工具的普及,意味著效率的提升,百姓便有了空閑時間能幹更多的活計,能收入的更多。

    這些改變或者是很小的,但積累起來,則意味著社會財富的增加。

    當然,對於趙大寶,以及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他們未必能看到這些。或是為了興趣,或是為了出名,或是為了升職,可都提高了他們對研製的熱情。

    皇帝對於趙大寶的喜愛,也是由衷的。盡管這個簡單的類似八音盒的裝置,並不能讓他感到震撼。

    為了氛圍輕鬆些,皇帝在殿外的樹蔭下,繼續與趙大寶談話。

    “科學院的大人們正在把蒸汽機搬到船上,在永定河上做試驗。”趙大寶講述著,還用手比劃著,“蒸汽機很大,冒著煙,老百姓都來圍觀。”

    皇帝微笑頜首,最簡單的往複式蒸汽機已經研製成功,但控製係統還有待改進。應用於船隻航行的話,差強人意,效果肯定不是很好。

    但那又怎樣?“富爾頓的蠢物”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嘲笑,但隻過了九年,就成為了世界汽船首航的“克萊蒙特”號。

    從風帆蒸汽兩用到全部蒸汽動力,從木製船到鐵製船,從蒸汽劃槳到螺旋槳推進,正確的道路都在他的腦中,結束人力或風力行船的曆史還是幻想嗎?

    不,在皇帝眼中,在他有生之年,這都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朕有時間會畫幾張圖紙,讓科學院少走些彎路。”皇帝帶著欣慰的笑容說道:“蒸汽動力船是一定能成功的,也必將航行在我大明帝國的河流海洋。”

    停頓了一下,皇帝又繼續說道:“蒸汽機的改進也不能放鬆,這是應用於實踐的關鍵。嗯,你就學好機械製造,鍾表算是複雜的,學通了,其他也就簡單了。”

    趙大寶用力點頭,恭謹地應承。

    從忍饑挨餓的孤兒,到吃穿不愁的少英院,再到有品級有俸祿的科學院,他的經曆使他更珍惜這樣的境遇。

    盡管他也知道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但對於機械製造卻表現出了悟性。好木匠不一定有大學問,讀書人卻也做不好木匠。

    皇帝並不因為他小學畢業都很困難便輕視他,術業有專攻,草根也能成為科學家。而小學畢業的文化水平,在大明,也是少數,也夠用了。

    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正在大明帝國逐漸地得到確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