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八十七章 無題(2/2)

    所以,擴張是擴張,但與太祖、成祖時卻大不一樣。

    同時,占領廣闊的土地,安置更多的大明子民,稀釋內地各省的人口,度過大災害,並使人均耕地保持在一定水平,才是皇帝謀劃的百年大計。

    氣候變冷、災害頻繁,種地的收益不夠,那就征兵擴張,搶掠財富。

    王三善把話說得很開,眾將也聽得明白。

    伐緬不僅是複仇之戰,更是強國富國之路的開端,更是大明帝國渡過災害,屹立不倒的途徑。

    土地要打的下來,更要守得住,以便大明子民移居遷徙,經營墾殖。

    這對軍隊的要求就提高了,可不象以前的羈索州,少量人馬輪值,維持大明天朝上國的尊嚴。

    而所占之地要變成大明帝國的州府縣,新的邊境,新的城池,駐軍不僅要防禦穩固,還要變成下一次戰爭擴張的利矛。

    可以想見,在新占領區保持穩定,鎮壓和殺戮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初期將會很殘酷,才能起到震懾作用。

    王三善結束了今天的軍議,讓眾將回去消化一下,明天再提出想法和建議。

    有些事情,王三善並沒給眾將詳細講述。

    比如四川的秦良玉,因平定奢安之亂而獲封伯爵,也開了明朝女子封爵的先河。此番川兵調動,秦良玉再度請纓,將率五千石柱土兵赴滇參戰。

    還有廣西的土司,四家聯合出兵一萬,也獲朝廷批準,行將赴滇。

    滇省的土司就更加積極,那氏、沙氏、普氏、刀氏等等,計劃出動的人馬已超六萬,隻待朝廷準許。

    不僅是動員,還有訓練,明軍的戰力自是可信,卻不想讓土司聯軍拖了後腿。

    正是這般大的動靜,王三善等人也作了備案,防範緬人的提前進攻,在邊境布置了強軍精銳。

    所謂的強軍精銳,自然是經曆過平定奢安叛賊作戰的軍隊,由表現突出的將領率領,其中就有徐三少等武學畢業,一路晉升為中高級軍官的年輕一代。

    望遠鏡的視野中有山巒、叢林、道路,甚至還能看到遠處村寨的嫋嫋炊煙。

    徐三少抿了下嘴角,放下望遠鏡。

    隨在其身邊的是作戰參謀,總結了最近偵察的情報,繼續匯報著:“緬人裝備的火槍數量不少,但皆老式火繩槍,是從西夷手中購買……”

    葡萄牙人曾經在緬甸沙廉盤踞過,得到了當時緬王的許可,也因此購買了不少西式火繩槍。

    這些火繩槍比明軍以前裝備的鳥銃厲害,可卻大大落後於現在明軍的燧發火槍。

    而且,緬人與葡萄牙人已經交惡,把沙廉的葡萄牙人趕走,斷絕了武器裝備的後續供應。

    另外,緬人作戰擅用象兵,看似凶悍,但明軍為此特意多配備很多重型火槍,克製大象應無問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