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的金字紅牌(2/2)

    盡管還不是大規模實行改土歸流的時候,但削弱土司的策略已經開始實施。

    說得更準確一些,是削弱國內土司實力,卻增強其在境外的存在。

    比如平叛之後,精兵強將入滇,整頓雲南官場的同時,也做好向緬甸東籲王朝開戰的準備。

    而明軍並不是戰爭中的唯一力量,聯合各家土司之兵,爭奪境外的土地和資源,才是一石二鳥的好計策。

    這與在湄公省設立土司是差不多的手段,讓國內土司分枝開葉,無形中就削弱了他們的力量。

    力分而散,力聚則強,這個道理,皇帝明白,別人未必清楚。就是想得清楚,又有幾個能抵禦住誘惑,隻守在固定的一畝三分地上呢?

    將可能叛亂的力量向外引,使其分散,一旦進行強力的改土歸流,阻力便大大減小,更可以個個擊破,分而製之。

    皇帝收起了有關雲南方麵的情報,按捺下心中急切,思索了半晌,命宮人宣王三善明日入宮覲見。

    沐家坐鎮昆明,雲南巡撫則在楚雄,不在一座城內,衝突也就少。

    皇帝雖然要等平定奢安之亂後再向雲南派出大軍,將雲南的軍政大權收歸朝廷,結束沐家世鎮雲南的曆史。

    但現在的雲南巡撫卻不令人滿意,而王三善應該是比較合適的人選,隻是年齡偏大。

    在皇帝心裏,最佳的人選是正指揮平叛的傅宗龍。可平叛已經接近尾聲,他不想功虧一簣,隻好退而求其次。

    皇帝又寫密旨,派人送走,命傅宗龍挑選五千精兵強將,護送王三善入滇。這五千精銳,既是護送,又是重整滇省軍隊的教導隊。

    西南土司眾多,而雲南的土司既多,勢力也大,情況也更特殊。

    “凡百夷聚居區,都設土司”,直到正統年間,朝廷對雲南西南邊境重新調整改置“三宣六慰”。

    三宣指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指車裏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老撾宣慰司。

    三宣六慰的範圍除了國內部分外,大致還包括今緬甸、泰國北部和老撾的中部,皆“滇中可以調遣者”。

    嘉靖十年以後,莽瑞體建立東籲王朝。隨著明朝國力式衰,東籲王朝日漸強大,明屬三宣六慰土司紛紛歸附東籲王朝。

    皇帝忙完了公務,沉思半晌,從禦書案的抽屜內取出了金字紅牌,端詳著、撫摸著,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金字紅牌是由明朝中前期,在雲南外邊政區實行信符與金字紅牌的製度,在邊疆管理、護國捍邊、調停和處置編內內部矛盾方麵發揮十分重要和積極的作用。

    但是,明末逐漸放鬆了這一製度的執行,乃至基本放棄信符與金字紅牌製度在西南邊疆的貫徹。

    萬曆元年,明朝最後一次向雲南外邊政區頒賜金字紅牌、勘合和信符,其後再也沒有頒賜金字紅牌和信符的記載,這等於明朝統治者放棄這一邊疆管理製度。

    而緬甸則步步進逼,甚至學習明朝的金字紅牌製度,派出使者,伸出援手,為弱小的外邊政區土司排憂解難,導致弱小的外邊政區在得不到明朝支持的情況下,紛紛倒向緬甸。

    金字紅牌!皇帝的目中閃現寒意,已經決心重拾此製度,重現大明國勢強盛時的威嚴。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