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四十九章 歸化的得失利弊(1/2)

    其實,皇帝很少用什麽陰謀詭計,但依據曆史發展的大勢所作出的陽謀卻更加令人難以破解。

    比如平遼滅奴,就是兵精糧足,再用絕對優勢的火力碾壓;再比如對蒙古諸部的措施,更是看準了大災害對草原的影響。

    不歸化也不要緊,你能抗住林丹汗的“安內”就行。或者,在大災害到來時,能不餓死也算你厲害。

    有林丹汗和大災害這兩個因素,皇帝知道大部分蒙古部落都將屈服而歸化。

    當然,還有一條路,那就是興兵搶掠。可明軍越來越強的戰力,讓皇帝對勝利有著很強的信心。

    而馬乘飛在這個非正式場合,基本上也把話講明。

    歸化,便是明國子民,朝廷會全力幫助,不僅是抵禦林丹汗,還有糧草物資的供應。

    不歸化,也不就視為敵人,馬市貿易照舊,林丹汗要再來討伐,那請自求多福。

    努克也聽明白了,盡管馬乘飛也說了,看在以往的情誼上,會對紮魯特部有些特殊照顧,但這與他來的目的,還是相差甚遠。

    或許拜見滿桂和袁大人時,會有所轉機吧?

    呼納克杜棱和努克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這個不太大的可能,但隨後,他們又對大明皇帝所設的劄薩克感起興趣。

    劄薩克,蒙古語“執政官”的意思,曆史上是清朝主要對蒙古族和滿族人授予的軍事、政治官職爵位。

    朱由校也用到了這個官職名稱,隻不過是把清朝劃分的旗,變成了區,主要還是由蒙古的貝勒、貝子、公、台吉等貴族充任。

    而區以上的行政劃分,則叫專區,相當於“盟”。

    林丹汗的覆滅是注定的,不僅是他自己作的,沒有了建奴威脅的大明也不會放任他統一蒙古。

    而且,林丹汗推行的政策,已經造成了更多蒙古諸部的反叛,說明蒙古社會的政治核心正在崩潰。

    大明的任務就是填補這個空白,代之以自己的製度和秩序,把蒙古諸部的力量重新組織起來。

    在皇帝看來,邊防專恃險阻根本就不可靠。你看長城,秦朝時修築的,可漢、唐、宋,乃至明朝,邊患消除了嗎?

    所以,皇帝加快對蒙古諸部的歸化,把大明北方死的防線變為由蒙古部落組成的屏藩。

    而在設區和專區的過程中,一部分將由朝廷委派大臣、將軍直接節製的總管區;另一部分則是委任蒙古貴族。

    象猛如虎、虎大威等歸化將領,還有不再吵吵自己不是蒙古人的滿桂,以後都大有希望成為“劄薩克”。

    原則隻有一個:蒙古諸部的地方組織隻能屬於朝廷,而不能產生與朝廷相抗衡的新的政治核心的基礎。

    對於這些,努克和杜棱當然不知道。他們現在隻關心如果歸化大明後,自己能有多大的權力,部落能有多大的草原。

    而這些,好象連吳克善兄弟都不是很清楚。顯然,大明朝廷應該很謹慎,對於這個設區、專區的製度還處在試驗階段。

    “布和大人已經被任命為大明禮部右侍郎,主管歸化各族事務?”

    呼納克杜棱顯然很吃驚,依他對大明官製的了解,禮部右侍郎為正三品,已經算是朝廷高官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