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四十四章 毒瘤—宗藩與勳貴(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皇帝雖然在湄公省開發上大力支持,但在某些人看來,增加土官還是表現出皇帝並沒有真的把湄公省看作大明的疆域。

    但這些人的判斷是錯的,皇帝開發湄公省,不僅是為了渡過災害,更要將其牢牢地握在手中。

    而且,一個湄公省是滿足不了皇帝的野心和胃口的。為了鼓勵大明子民向海外開拓,別幾個土官的任命,就是封侯晉爵,皇帝也不吝嗇。

    隻不過,現在能明確知道皇帝心思的,除了海商總會的李旦、顏思齊等人,還真是寥寥無幾。

    現在還不是大張旗鼓宣傳鼓勵的時候,皇帝自有他的分析和判斷。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大明水師的實力不夠強大。

    盡管每年都造船添炮增兵,但在資金上,向遼東傾斜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能夠支撐遼東、西南兩場戰事,還能給水師拔付一定的錢款,已經是很令人驚訝的事情了。

    而平遼大勝之後,皇帝接下來的第一個扶持大項,便是水師,這是他已經計劃很久的。

    至於能節省下多少資金,皇帝也有了計算,隻待毛文龍入京述職後,再作最後的決定。

    等到奢安叛亂平定,皇帝計劃在兩年的時間內為大明水師至少增添艦船百艘,火炮千門。

    如果達到這個水平,不僅稱霸亞洲海域沒有問題。皇帝還準備向呂宋的西班牙人開戰,討還積欠的血債。

    打敗西班牙人還隻是開始,將荷蘭人趕出亞洲,則是第二步;第三步就不用了,把西夷全部趕走,把南海變成大明的內海。

    雄心勃勃,或者是野心勃勃,皇帝的信心所在便是他年輕。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難道還達不到目的?可能到了那個時候,稱霸亞洲海域也不會讓皇帝滿足了。

    叢林法則,弱肉強食;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沒有誰比皇帝更痛切地知道這些冷冰冰的道理,什麽仁義道德,在國與國之間,在利益麵前,統統是扯蛋。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土地誰搶到就是誰的,皇帝稟承的原則就是這麽簡單。

    對外的原則確定,對內的政策也逐漸露出端倪。黨爭、貪瀆、宗藩勳貴……危害大明健康的毒瘤,皇帝是鐵了心要全部鏟除。

    “萬歲,這不可過於急躁,須緩而行之,以免引起動亂。”孫承宗看過皇帝的計劃,臉色變幻,躬身進諫。

    宗藩、勳貴的性質差不多,都是不勞而獲、坐食終老的寄生蟲。國家財政被這些廢物耗掉的數字,令人瞠目,更令皇帝久已不滿。

    這幾年來,皇帝一直在打壓宗藩、勳貴,但手段還不算絕決,隻是抓住把柄再狠收拾。

    誰也不知道皇帝憋著大招,就要砸掉宗藩勳貴的金飯碗、鐵飯碗。

    宗藩降爵繼承,從字麵上就能理解。這一代是親王,下一代就是郡王,再下一代是國公,以此類推。如果於國沒有功勞,五六代之後就差不多變成了平民。

    勳貴的繼承也是這個原則,但還對繼承人加了別的條件。要麽你有功名,要麽你從軍服役,啥也沒有就是個廢物,不管你是嫡子、長子,都喪失了繼承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