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三十七章 擴張的正確姿勢(1/2)

    北上南下,為大明子民爭奪生存空間,為大明帝國創造財福,為順利渡過大災害,並以不斷的勝利打出漢唐的驕傲自豪。

    這已經是皇帝既定的方針,不可更改,差別隻是在速度的快慢。

    當然,包括熊廷弼在內,臣僚都對皇帝越來越顯露出來的擴張欲望,感到擔心和憂慮。

    成祖時期的極限擴張,給財政帶來了很大的負擔,複雜的邊疆事務也讓朝廷感到難以應付。

    比如下西洋,七年間共花費了四千多萬兩,對於年收入在千萬左右的明朝國庫,確實是巨大的壓力。

    連朱棣在每次鄭和出海時都“一則一懼”,很多大臣更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上書諫阻,並將下西洋稱為“弊政”。

    其實,從當時的情形來看,稱下西洋為“弊政”也是有道理的。不能從後世的眼光來評判當時人們的想法,因為花費巨大,負擔沉重,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關鍵是思想和傳統的問題,當時的明朝是不考慮賺錢的,所謂“厚往薄來”、“重義輕利”,才是天朝上國的風範。

    而下西洋作為炫耀國力的方式,實質上多是用豐厚的賞賜來顯擺。朝貢體係也是稟承著這樣的原則,以致番邦小國爭相前來,使大明帝國也有些吃不消。

    朱由校的擴張當然是迥異於成祖,甚至是迥異於曆代皇帝。說白了,就是“利”字當頭,沒好處的仗不打,占地要肥沃,或是有其他價值。

    按照後世的名詞,就是產出要大於投入,形成良性循環,才能越打越富,越打越強。

    隻不過,把打仗當成買賣,不賺錢不幹,很是有失天朝上國的體麵。所以,皇帝不能明宣於外,臣子們也不知道皇帝隻想著通過擴張撈錢。

    當然,收益有時是長遠的,有時眼見著就能獲利。比如依托遼東北進,苦寒之地,能賺什麽錢?投入還不小。

    和一年兩三熟的湄公省相比,當然是如此。可皇帝知道,黑土地蘊含著怎樣的財富,就是更苦寒的西伯利亞,地下的黑金也不能用眼前利益來衡量。

    說出來也沒用,皇帝嘛,幹就是了。量力而行還是沒問題的,誰讓他來錢道兒多呢!

    臘月二十五,離大年隻有數天時間。節日的氣氛早已彌漫於京師,平遼成功,又能得享太平,從官到民,都有種輕鬆的感覺。

    “父——”

    “皇——”

    兩位小公舉又是一人迸一個字,把“父皇”湊全。然後就咧開小嘴,咯咯笑得歡快。

    皇帝大悅,一手抱起一個小棉襖,左一下右一下,親得“波波”帶響。

    裕兒笑得歡暢,既為女兒日漸長大,也為皇爺恩寵不衰。

    和兩位女兒玩耍了一會兒,皇帝才放開她們,看著兩個小人兒在宮人的小心看護下邁著小短腿走遠。

    “皇爺。”裕兒還改不了稱呼,可聽起來就顯得親近,剝了個桔子,遞給皇帝一瓣。

    皇帝直接張嘴就吃,品著味道輕輕點頭,說道:“現在南方還能種桔,再過幾年怕是不容易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