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一十五章 淒慘再現,天道好還(1/2)

    在建州,輝發部首開先例,主動納降並反戈一擊,使明軍以很的代價輕取赫圖阿拉城。

    但在整個遼東戰場,輝發部卻並不是第一。

    早在兩前,遼陽城兩門皆開,黃龍所部洶湧而入,殲敵三千,光複重鎮。而立功的卻是葉赫部佐領武巴海和格巴庫。

    樹倒猢猻散,麵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的明軍大反攻,後金強盜集團的分裂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頻繁。

    建奴在沈陽以南建立的壕溝防線,也在明軍的猛攻下瓦解崩潰。俘虜的漢兵表現勇敢,在密集炮火的支援下,殺傷建奴甚多。

    而防線最終崩潰的原因,卻不隻是明軍的猛烈進攻。明軍水師突然出現在渾河,溯流而上,直取沈陽,也等於要切斷阻擊明軍的建奴的後路。

    嶽讬和範文程不敢再戰,率殘兵倉惶撤退,逃過渾河後,縱火焚橋,以期阻擋明軍。

    但他們的企圖並沒有多大的效果,明軍水陸兵種齊全,搭設浮橋後大舉過河,兵鋒直指沈陽。

    敗退回沈陽的嶽讬所部,不敢多作停留,護衛著最後一批女真百姓,向東退卻。

    王朝末日的景象?!

    範文程騎在馬上隨軍東行,看到的盡是惶恐驚慌的女真平民。拖家帶口、駕車騎馬,在寒風中逶迤前行,不時聽到哭嚎之聲。

    風水輪流轉,還真是道好還,報應不爽。

    老奴叛明之後,在遼東攻城掠地,害得多少遼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為了對遼東漢民加強控製,防止叛逃,老奴還曾多次下令遷徒漢民。

    啟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老奴命令將長甸、永甸、大甸、新甸、古河等沿鴨綠江的村屯而居的所有漢民,一律遷移女真人居住的城堡,與女真人同居。

    啟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努爾哈赤派阿敏帶兵數千,前往鎮江、寬甸、靉河、湯山、鎮東、鎮西、新城等地,將居民遷往撫順、薩爾滸等地區。

    啟四年年,老奴派李旗鼓將所屬大黑山人,撥給虎皮驛。

    被強行遷徙的遼民,頭一得到遷移令,第二就驅趕上路。

    西起大淩河,東迄鴨綠江,南至金州,北至蒲河,遼河西漢民前往遼河東,沿江北往山區。

    城鎮居民遷往村屯,扶老攜幼,掃地出門,城廊空虛,田野拋荒,哭聲震野,背井離鄉。稍有眷戀者,即慘遭屠殺。

    被遷徙的遼民百姓,男子遭鞭撻,妻女遭淩辱,老弱填溝壑,童嬰棄路旁。白忍饑受餓趕路,寒夜露宿郊野。

    他們被趕到陌生村屯,苦累不堪,不得不成為後金的農奴。

    現在,建奴也嚐到了這種痛苦。離開他們掠奪竊據的城市、房屋,冒著寒冷,前往不知在哪裏停步的目的地。

    “明軍還在行動,要畢其功於一役。”範文程湊近李永芳,壓低聲音道。

    李永芳被留在沈陽接應嶽讬所部,白了就是殿後,這樣的決定也顯示出了多爾袞、代善等人對他的不信任。

    現在這個時候,別漢官漢將,就是女真各部的後裔也要防範一二。況且,李永芳好象也沒有了什麽利用價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