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百零八章 平遼指日可待(2/3)

    ………………….

    數年以來,京師再未聞警,每隔一段時間,還會從遼東傳來捷報。建虜被明軍壓製,似乎成了人們的共同認識。

    今年秋天開始,平遼滅奴在報紙上出現的頻率大大增加,比“平遼滅奴”更頻繁的,則是“舉國之力”。

    什麽叫舉國之力,就是沒讀過書的,聽到這個詞,差不多也明白意思。

    但對於老百姓來說,皇帝所動員的“舉國之力”,似乎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既沒有增加賦稅,又沒有征召勞力,關係到老百姓生活的,好象也就這兩個方麵。

    不僅如此,老百姓能謀生的路子反倒更寬更多了。改變,改革造成的改變,讓越來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

    當然,身處底層,老百姓對於某些改革政策並不關心。除了接觸到的信息麵太窄外,還因為不關他們的事。比如對於貪官的嚴懲,比如科舉等等。

    衣食住行,鹽米油鹽。也隻有這些小事,才是老百姓每天要經曆,每天要關心的。

    鹽價降了,好,好啊!今年冬天家裏用上鐵爐子、蜂窩煤了,花費不多,還暖和,好,好啊!糧價降了,聽說是走海路運到天津,運費少了,好,太好了!

    當老百姓不再為戰亂而擔驚害怕時,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便占據了多半的思維。

    不能怪他們不關心國家大事,要理解底層民眾,生活的重擔壓在身上,為了自己和家人不饑不寒,他們已經付出了最大的精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多數老百姓都感覺到了生活在變好。工作的機會多了,收入增加了,吃飽飯,甚至能多吃上幾頓葷腥。

    “爹!”二丫先是瞪大了眼睛,然後就是驚喜,老爹跑了趟天津,這麽快就回來了。

    二丫爹嗬嗬地笑著,快步走過來,說道:“回家暖和暖和去,爹幫你看攤。”

    “俺不冷。”二丫搖著頭,指著爐子笑道:“有它呢,可暖和了!”

    二丫爹把手籠在爐子邊烤著火,嘴裏噴著白霧說道:“京城還算好,要是在遼東,可冷得厲害。”

    二丫眨著眼睛,不解地問道:“爹,那咱們還回遼東嗎?”

    二丫爹的手停了下來,有些猶豫,也有些遲疑。

    “俺覺得在京師也挺好的。”二丫咧開嘴笑道:“種地不是更辛苦,掙得也不算多吧?”

    二丫爹點了點頭,又搖頭道:“丫頭,不能光看眼前哪!這做小買賣,還能幹一輩子?可家裏要是有十幾畝地,那就是長久的營生。冬閑的時候,再幹點別的貼補,賺得就更多了。”

    哦,二丫是個好姑娘,不跟爹爹頂嘴。娘親要生小弟弟,家裏要是有田地,還真是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的穩當營生。

    “快了。”二丫爹咧開大嘴,笑道:“遼東快平定了。在天津,俺聽到了點消息,建奴在海城慘敗,死了好幾萬呢!”

    “海城?”二丫歪著腦袋想了想,說道:“那離咱們的家鄉不是挺近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