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百七十章 線列戰術和飛騎(2/2)

    這樣的話,將領和士兵都心裏有底,不致造成不必要的混亂,生成不必要的變數。

    當然,這也是皇帝提醒告誡過的,線列戰術不是那麽簡單,不要強求使用。

    這一點,連熊廷弼都覺得極為驚訝,認為皇帝紙上談兵,但卻非常正確。

    比如皇帝認為線列隊形的兩翼應該有騎兵,後麵應該有炮兵。

    如果敵人突破前列的防線,後麵的步兵要迅速結成空心方陣,背靠火炮,得到炮火支援,再繼續用火槍射擊。同時,前排的士兵要豎起刺刀阻止騎兵接近。

    顯然,這已經是考慮得很周全的戰術打法了。在深宮中的萬歲能考慮的這般周詳,熊廷弼隻能認為是姿聰慧,沒有別的解釋。

    而皇帝的思路,熊廷弼也是讚同。大戰將臨,新的戰術可以學習、訓練,但真打起來的時候,還是用最穩健、最熟悉的打法更好。

    所以,熊廷弼隻是把方陣變得扁平了些,並提醒將領們要謹慎穩健,以取得勝利為最重。

    “經略大人。”一直沒話的曹文詔此時躬身開口道:“若是建虜動用騎兵衝陣,末將願率飛騎抵擋。”

    熊廷弼微笑頜首,不掩讚賞,道:“京營飛騎能在正麵擊敗建虜騎兵,本官毫不懷疑。等到開戰後,飛騎揚威的時候很多,曹將軍不必心急。”

    幾個將領看向曹文詔,多數都露出羨慕的神情。

    飛騎的演練,他們都看過。那種如牆般一往無前橫推難擋的威勢,令人震撼。

    更讓人豔羨的是飛騎的裝備,除了鋒利的高碳鋼馬刀,每名飛騎還有兩支短銃。這可是隻有中高級軍官才佩發的高級武器,可見皇帝對飛騎的投入和期望。

    而飛騎直到現在才被皇帝派出來,並不是訓練得還不夠精熟,而是裝備沒供應上。除了生產製造能力,就是資金的困難。

    幾年了,終於練出了不到兩萬武裝到牙齒的強軍。

    再看看飛騎的將領,周遇吉、曹文詔、黃得功、楊國柱、劉興祚、金日觀、曹變蛟等人,哪一個不是既忠且勇的明末名將?

    精兵強將,正麵硬磕建虜鐵騎,不敢必勝,贏麵也在七成以上。裝備差一些的滿桂的歸化騎兵都能擊敗阿敏所部,更不要京營飛騎了。

    因此,曹文詔、周遇吉等飛騎將領都傲氣得很,急切得很。皇帝重金打造,寄予厚望,他們豈敢不竭忠報效,給皇帝早呈捷報?

    同樣的,對於京營飛騎,熊廷弼也是極重視。為了以策萬全,按照皇帝的吩咐,給每營飛騎都配備了至少一千槍騎兵,作為以防萬一的保護。

    而且,好鋼用在刀刃上,什麽時候動用飛騎,以建虜騎兵以沉重打擊,使他們的倚仗破滅,摧毀他們的信心,熊廷弼當然要十分謹慎。

    曹文詔見熊廷弼這般,也不多話,躬身一禮,退了下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