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百四十八章 犯顏直諫還是沽名買直(2/3)

    方震孺沉吟著躬身奏道:“微臣以為,災害既是此起彼伏,想必不會隻在一地肆虐。這樣的話,應該也有個緩衝恢複,某地也不會十數年顆粒無收。”

    皇帝點了點頭,說道:“楊卿和方卿說得都對,但情況肯定會比想象中艱難。從曆史上看,王朝滅亡多是在內部先出問題,導致民亂蜂起,或有強者應勢而起,或被外部勢力打垮擊滅。所以,不得不慎,不得不將其視為頭等大事。”

    停頓了一下,皇帝繼續說道:“二位愛卿的救災賑災渡過災害的題本,朕都看過了。都很好,但也都低估了大災害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

    這麽嚴重嘛?皇帝怎麽會說到王朝滅亡?楊漣和方震孺再次交換目光,都露出了驚愕之態。

    “大災害影響的是全國範圍,隻是北方更嚴重而已。”朱由校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說道:“既是北方,自然包括草原,遊牧民族的侵襲難道不需考慮?”

    “一麵要賑災救民,一麵要抵禦外敵侵襲掠奪。大災害之下,國家財政能否支撐得住,地方屯糧能夠消耗幾時,長途運輸的巨大消耗,這些都是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皇帝侃侃而談,顯然已經思慮周細,倒讓楊漣和方震孺有些慚愧。

    對於大災害的準備,二人覺得已經很周到了。但聽皇帝這麽一分說,顯然還是忽略了不少。

    “從江南或者是海外運糧,是賑災的必然辦法。要做好黃河幹涸和漕運中斷的準備,解決運輸這個大問題。”

    皇帝微皺著眉頭,繼續說道:““長江商會是可以借助的力量,但不能走水運的地方,就隻能走陸路,車輛人員、中轉倉庫都要統籌安排,盡量減少損耗。”

    黃河都會斷流,漕運都會中斷,這麽嚴重嘛?

    楊漣和方震孺心中震驚,要知道,如果發生皇帝所說的嚴重事情,影響可就太大了。

    漕運,自永樂大帝遷都北京後,便成為朝廷的命脈所在,明清兩朝,沒有例外。

    大批的糧食要運往國家中央地區,供給龐大的朝廷機構和官僚家眷,還有北方的軍糧……

    “萬歲,海運已興,漕運若斷,影響或許沒那麽嚴重?”方震孺也不敢確定,試探地回答道。

    朱由校笑了笑,有點無奈地說道:“若不是牽扯太大,且未必合算,朕都想遷都南京了。”

    “陛下,萬萬不可。”楊漣急忙諫道:“大明國勢正盛,災害必能渡過,豈能有逐食天子?”

    逐食天子有不少呢,隋朝唐朝好幾個,朕倒是不怎麽在乎。

    朱由校嘿然一笑,隨意地擺了擺手,表示自己也隻是那麽一想,不必當真。

    其實,要是遷都南京,好象確實能節約很多糧食,省出很多南糧北運的運輸費用。但興師動眾,恐怕也不是那麽容易折騰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