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百四十六章 啟天一號(1/2)

    曆史上,東江軍雖然裝備簡陋,糧餉俱缺,卻是明軍中極少數敢與建奴野戰的部隊之一。

    傷亡比沒有具體記載,可肯定是要高於建奴的。但主要的不是勝敗的問題,而是這樣的戰鬥意誌和精神。

    朱由校由曆史得出的分析判斷,也就沒有問題。隻要糧餉充足、裝備精良,以遼人為主的遼東明軍便足以滅奴平遼。

    而且,都是大明子民,朱由校很不願意以地域來區分。什麽遼人,什麽南人,什麽北人,積習陋見早該改了。

    遼東戰事在持續,皇帝在京師也沒閑著,一邊關注著傳來的消息,一邊督促著糧草彈藥物資的運輸補給。

    建奴的衰弱已經不可避免,且越來越明顯;明軍越打越強,越打越多,也是逐漸清楚的事實。

    作為皇帝,朱由校認為做好後勤工作,就已經足夠了。

    戰略已經確定,具體的戰術打法由將領們選擇,給他們足夠的靈活運用的空間,更適合古代的通訊速度。

    哪怕是通信塔全部建成,效果也令人滿意。但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也隻有指揮作戰的將領能看得更清楚細致,應變也合理準確。

    當然,朱由校也有自知之明,戰略上的高手,戰術上的矮子。親臨戰場指揮作戰,他可沒那個本事兒。

    即便自詡是戰略高手,朱由校也是占著穿越者的便宜,知道曆史的走向。

    當然,優勢也是負擔,也是責任。

    朱由校就因為知道的多,才更有憂患意識,才更急迫地要滅奴平遼? 才更要殫精竭慮地準備應對冰河期高峰的大災害。

    他的努力? 他的付出,終於到了收取回報的時候。遼東的戰事? 已經現出曙光? 不出意外的話,在一年之內便會有結果。

    哪怕是出現意外? 損失幾萬官兵,建奴也扭轉不了被動的局麵。隻不過? 苟延殘喘的時間要多一些罷了。

    沒錯? 一兩次戰役規模的勝敗,已經無法改變明金兩方的實力對比。

    敵我雙方的體量在那擺著呢,明帝國的人口、財力、資源等等,十倍百倍於建奴? 並逐漸被朱由校調動得越來越充分。

    白了? 明國大敗十次還能支撐,建奴隻要敗一次大的,就是傷筋動骨,很難恢複。

    得再粗暴直接一些,隻憑人數優勢? 明軍十個換一個,也不是建奴所能承受的。

    所以? 朱由校依然關注戰事,但卻心裏有了底? 不象以前那麽坐臥不安,心神不寧。

    拚錢? 比富? 朕還真不怕建州野人? 手指都比他們腰粗。

    而且,朕懂科學,會爬樹;建奴嘛,文盲占多數,沒文化的蠻夷!

    盡管皇帝覺得在科技上,在武器裝備上,已經領先了建奴太多,沒有必要再繼續提升。

    但他以前交代的,或者是指點的,卻還是有人在研究,並成功地搞了出來。

    “萬歲,經過不斷試驗改進,火箭已經可以實用。”孫元化掩飾不住臉上的激動,雙手舉起,把文件呈上禦覽。

    朱由校從宮人手中接過文件,翻開閱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