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國有必伸之理(1/2)

    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扯淡,所有的投機和運氣也不堪一擊。

    換成朱由校的話,那就是誰敢跟朕鬥?朕上知五百年,下曉五百載,摟錢不要臉,吃人不吐骨頭……

    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李永芳之流,當然不知道他們的對手未卜先知,算計得細密,還有做著徒勞的掙紮。

    而從量變到質變,這幾年的時間裏,朱由校竭盡全力,終於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至少,他使大明的軍隊發生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盡管資源大部分都傾斜到了遼東,但其它邊鎮,以及西南戰場,明軍的武器裝備、糧餉物資也沒缺乏,隻是換裝的快慢,以及實戰的多少而已。

    即便如此,隨著明軍武器裝備的換裝,以及客兵可就地分田安置的政策,糧餉的供應充足,武學軍官的不斷調拔,奢安叛軍正在陷入窮途末路的境地。

    原因很簡單,奢安之亂遲遲不能平定,並不是叛軍的戰力有多強大,實在是那裏的地形地勢太過複雜。

    隻要穩紮穩紮,以圍困封鎖作為主要手段,以堅守和短促突擊作為消耗叛軍實力的戰術,奢安之亂的平定就隻是時間上的問題。

    這與遼東戰事是完全不同的,更是兩個完全不同重量級的敵人。皇帝的大部分精力也盯在遼東,重點關注,重點照顧。

    敵人不同,戰法不同,所用的將領也不同。

    就如同相信熊廷弼和毛文龍一樣,朱由校也相信傅宗龍和朱燮元,隻要堅持“屯兵險要,四麵包圍,逐步壓縮? 絕其資儲”的戰略方針? 就沒有失敗的道理。

    “拿去吧!”皇帝放下紙筆,將簡短的書信封好? 笑著交給了王體乾。

    王體乾躬身接過? 諂媚地笑道:“奴婢親自送出去,還要派人在午門等著回信。”

    朱由校笑著頜首? 道:“王伴辛苦。”

    “此乃軍機重事,奴婢不敢言苦。”王體乾躬身深揖? 退了出去。

    科學院呈上的章程和辦法? 朱由校認為可行,北京至津的土電報塔樓以最快的速度建成,今投入試用。

    這第一次通訊,皇帝想搶個先? 自然沒人敢爭。簡短的書信? 傳召津,再傳回來,朱由校倒是想知道到底有多快。

    當然,上上下下都重視,操作人員也是精挑細選? 基本上不存在掉鏈子,出現讓皇帝不高興的意外事情。

    而通信塔以北京為中心? 已經開始向四麵八方修築延伸。原理沒有問題,改進的隻是通訊方式和信號? 增加的隻是經過培訓的信號識別和記錄人員。

    一個新的職業,一種更加快速的通訊方式? 在大明誕生了。其作用除了軍用、官用? 還將促進商業信息的傳輸。

    或許? 以後還會有民用。盡管民間通信將隨著各城市設置好街道門牌號,而逐漸開展起來,但在速度上,還是土電報更快呀!

    從北京傳到津,再從津乘船出海去往遼東各地,應該沒有從北京走陸路信號塔,傳到遼西更快吧?

    朱由校也不敢確定,實在是太過關心遼東的戰事。打勝了,明年冬春的大反攻就有更大的可能將建奴擊垮打殘;打敗了的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