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百一十三章 拉科研資金,全民“養朱”(2/2)

    但科技的發展,卻能使大明屹立於世界之巔,在這弱肉強食的世界裏爭奪到更多的資源。

    至於興利除弊,那是朱由校的任務,他正不懼罵名,不怕汙名,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對官員,對士紳,對生員,朱由校的苛薄無情,在曆史上也是能排上號的。

    盡管不是全部,但大明到了中後期,這三個群體中的王八蛋實在是太多了。打擊起來,難免給人一種濫刑的感覺。

    當然,朱由校現在已經不太在乎,他還覺得自己很是心慈手軟呢!

    看看京城中的勳貴,有幾個與國同休戚;想想他們在國亡之時所做的事情,都殺了都不過分。

    算你們運氣好,朕還沒缺錢缺到崇禎那份兒上,就讓你們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但這隻是暫時的,朕可盯著你們呢,早晚能抓住你們的痛腳,一個個地收拾。

    朱由校心中發著狠,把認購“平遼債”的勳貴名單扔在了桌案上。與他們的身家相比,千八萬兩銀子都是尋常,而最多的認購者也不過是五千兩。

    這是事先有了商議啊,國公一級的五千,侯爵三千,伯爵兩千。

    朱由校既是冷笑,又是嘲笑。

    應付的意思如此明顯,真不知他們是怕拿多了露富,還是覺得這已經很夠意思了。

    誠然,平遼戰事節節勝利,並不是什麽危急時候,朝廷也不是窮得象崇禎似的拉下臉要人捐助,發行“平遼債”也不是針對誰。

    朱由校搖了搖頭,覺得跟這幫王八蛋生氣不值得。有了“蝗商八大家”的家財,“平遼債”能發行多少,已經不是太重要了。

    至於四大商會的認購份額,朱由校並沒有要得太多,每家五十萬,長江商會一百萬。

    這二百萬都投入到遼東,包括武器彈藥的生產製造運輸,軍隊的餉糧,以及各種物資的供給,也算是專款專用。

    而麵向社會中低層發售的額債券,從目前來看,並不是很理想。

    或許是百姓們對新生事物的認識有個過程,或許是手頭沒錢,或許是朝廷的信用還不夠。對此,朱由校也不再糾結,順其自然。

    但還有一個群體,朱由校卻不準備放過,那就是宗藩。按照爵位和俸祿,朱由校製定了認購名單和份額,以諭旨的方式派人去強賣。

    到明朝的宗藩,有“下養朱”的譏諷。意識是宗藩太多,國家的財政都用在了他們身上。

    朱由校查過資料,才知道明朝的宗藩確實很多很多,但並不是藩王最多,而是其他郡王、鎮國將軍等宗室太多了。

    明朝將宗室分為八級,最高位的是親王,到現在隻剩下了二十七八位。

    而每一位宗室的長子都可以繼承爵位,次子則要削一級爵位。但到了最低級的奉國中尉時,所有兒子都可以繼承奉國中尉的爵位。

    也就是,隻要是明朝的宗室,最低也有奉國中尉的爵位。

    正是這些高達十五六萬的宗室人口,才是國家財政的真正負擔,老朱家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