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反攻之前(2/4)

    “此役事關重大。”毛文龍的計劃得以準備實施,卻並沒有多少放鬆的神情,“若遇挫敗,恐怕——”

    陳繼盛並不知道毛文龍要在秋入京覲見的事情,毛文龍也適時收口,沒有把這個絕密的消息透露出來。

    “勝敗乃兵家常事。”陳繼盛笑著寬慰道:“再者,主攻是三協,還有登、津的兩協作為後備,勝算極大,大帥不必過於擔心。”

    毛文龍點了點頭,並不透露其它消息,又和陳繼盛就防禦等問題作了商討。

    …………………

    廣寧。

    熊廷弼剛剛巡視完各地的戰備情況,返回廣寧指揮部。

    經過這麽長時間的布置,廣寧地區的防禦體係已經穩固。有何可綱、朱梅等精兵強將,有構築完防禦工事、糧彈充足的堡寨要地,他已經能夠完全放心。

    明年的冬春大反攻是想借寒地凍,使遼河及遼澤不能阻礙明軍的推進和糧草物資的運輸。

    但熊廷弼已經有了別的想法,要在廣寧取守勢,而移鎮遼南,在水師的配合下,南攻遼沈。

    和毛文龍一樣,熊廷弼也覺得可以提前開始行動。也別等冬河流封凍了,咱們乘船去打沈陽,豈不美哉?

    按照熊廷弼的設想,廣寧作為大反攻的出發地,即便是冰封河流,也不是最適宜的。

    有這樣的判斷,還是因為古代的道路。河流是凍上了,遼澤也不泥濘了,可原來就沒有路,有路的地方路況也不好,將極大阻礙明軍物資的運輸。

    明軍現在除了飛騎兵,已經能算得上是全火器部隊。與冷兵器作戰的最大區別,就是對彈藥物資的依賴。

    建奴實施戰略收縮後,本來是明軍趁勝進取的良機。就因為彈藥物資並不充足,隻能邊休整、邊補充、邊采取規模的作戰。

    皇帝定在明年冬春大反攻,也有彈藥物資製造運輸的考慮。

    而津火藥兵器局的建成投產,以及皮島、覺華兩個兵工廠在產量上的提高,則加快了大反攻準備的時間。

    光生產製造出來還不夠,現在登、津兩鎮的艦船,覺華島水師,以及征召的海商船隻,正全力向遼東各地運輸。

    這些變化的因素,使得毛文龍有了進攻建州衛的信心,也給了熊廷弼提前發動的資本。

    遼南的金、複兩州已經穩固,蓋州作為進攻的出發地,沿著大路打過去,下海州、克鞍山,便能直抵遼陽。

    更為便利的是運輸,借助於水路,不僅可以直抵沈陽,連遼陽、遼中、鐵嶺、開原等地,亦可到達。

    東北地區水道寡淡,直通大海的河道更為有限,深闊的遼河也就成了運輸主線。

    經過曆朝的努力,到明初江河入海口至開原老米灣全麵通航,船隻超過數千艘,運輸糧購供遼東駐軍,

    當時遼河航道共有三條航路:由營口經田莊台,再至三岔河,三岔河則是三條航路的分岔處。

    由三岔河入遼河,可至遼中、新民、鐵嶺、開原,直至鄭家屯,沿岸有馬蓬溝、通江口、吉城子、三麵船、馬廠、理街、卡馬口、荒地等70多個大碼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