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百零八章 殺貪不留情,重用“閹黨”(2/4)

    啟二年,朱由校認為是最艱難的,最讓他鬱悶的。能用的人太少,你打翻一個,接替者依然是一個德行。

    但到了啟三年,朱由校就感覺輕鬆了許多。貪瀆和結黨的官員幹翻了一大批,而新晉的官員越來越多的能為他所用,朝堂勢力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

    地方上的情況也大有好轉,利用楊漣、孫傳庭等官員大力實施清屯棄餉,借著徐鴻儒造反,狠辣處置了一批隱冒偷漏的士紳地主,震懾了人心,使風氣大有改變。

    好轉和改變,依然不是皇帝的最終目的。對官場的洗滌,對官員的處置,如同波濤拍岸,並沒有停息。

    督察院奉聖意設立巡查機製,州府設立專員,這還隻是在製度上的加強。依靠廠衛的暗中探悉,則更令官員們感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年年都有官員落馬,數量越來越集中到地方,特別是縣官這一級。

    原因很簡單,縣官算是大明最基層的政府組織,收賦征稅全是經他們的手。而貪瀆害民,也是他們最直接地接觸到百姓。

    一項並不算重的加稅,到最後竟變成洪水猛獸,難道不是這些基層官員造成的?而朝廷和皇帝,不過是他們貪瀆害民的背鍋俠。

    對於敢讓自己背鍋的王八蛋,皇帝展現了貫有的無情和狠辣,也造就出幾個酷吏似的督撫,江、浙巡撫魏廣微和倪文煥則是最突出的。

    魏廣微上任時間較長,對地方情況調查了解,又有廠衛偵悉的情報相助,稟承聖意是毫不含糊。

    朝廷所定的賦稅是多少就是多少,地方敢加一文一毫,就是貪瀆,不管你什麽借口,什麽原因。

    先抄家羈押,再按照家產的厚薄確定刑罰。五千以下全家流放,五千以上砍頭示眾,家眷流放。

    這個標準已經是朱由校有所放寬,但真正處置下來,大部分落馬的貪瀆官員卻是人頭不保。

    刑部尚書薛貞略有些忐忑地將刑部擬判處死的罪犯名單呈上,偷眼看了看翻閱勾決的皇帝,心中安定了不少。

    作為新晉不到半年的六部尚書之一,盡管薛貞自忖已對聖心知之甚詳,平常也得過皇帝誇獎。但第一次秋後處斬,他還擔心皇帝有所不滿。

    抄家殺頭的官員真的是不少,甚至超過去年。主要是廠衛方麵把精力集中於此的原因,而在賦稅上的亂收濫征,也讓朱由校感到震驚和憤怒。

    貪官,殺;貪官,殺;殺,殺,殺……

    皇帝似乎已經麻木,或是被憤怒所支配,隻是掃上一眼案由,便朱筆一抹,一顆腦袋秋後便要落地,一家眷屬便要被驅趕押離千裏之外。

    明末戰亂紛起,建奴入關竊取下,百姓死傷千萬、家破人亡,都有這些貪官劣官的一分功勞。殺之,一點也不令人惋惜。

    知道曆史走向的朱由校,仿佛看到了赤地千裏、哀鴻遍野,仿佛看到了饑民流離、餓餒遍地,仿佛看到了刀光劍影、血流成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