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改變,新學問、新人才(2/4)

    黎正東也拱手附和道:“萬歲聖明,唯才是舉,不使鄉野有遺賢,有唐宗宋祖之風。”

    夏中時謙遜了幾句,隨便問了問鹽場和灶丁的事情,便起身告辭,前往驛館休息。

    送走了夏中時,回到了廳堂,知縣又叮囑黎正東,夏中時的巡鹽禦史官階不高,但絕不可輕視,一點要盡心盡力配合好工作。

    “大人放心。”黎正東躬身受教,“夏大人蒙萬歲簡拔,辦的差使也定是萬歲交代,卑職豈不知輕重,敢輕忽慢待?”

    知縣嗬嗬一笑,說道:“快把‘卑職’這個稱呼改過來,你已是吏部在冊的官員,應自稱下官才是。”

    黎正東嘿嘿一笑,在別人麵前還好,在知縣眼前,他還真一時不好改。

    知縣看黎正東赧然的樣子,又提醒道:“老黎呀,莫要得了官便不思進取。萬歲革新除弊已是確定無疑,但凡勤謹肯幹,晉升之路可是很通暢的。”

    伸手指了指外麵,知縣說道:“不光是你,日後這衙門裏說不定全有品階,全在吏部造冊,全由朝廷發放俸祿呢!”

    黎正東不禁大為驚愕,縣衙裏官員不多,但胥吏和仆役可是不少。

    在古代,縣衙中的人員分為官、吏、役三等,在數量上呈金字塔形。

    在政務上的分工大體為:官主決策,吏理文書,役供差遣。

    雖然隻有知縣、縣丞、主簿、典史為正官、佐貳、首領,算是朝廷命官,數量極少。

    但吏員中包括六房、糧科、馬科等各房科,負責處理公,文,賬,冊;還有役員,比如衙役則司職站堂、看管、守衛、催科、抓,捕等事,聽候官,吏差遣。

    小縣也總有幾十號人,大縣則上百也不稀奇。如果把這些人的薪俸全部由朝廷承擔,那該是多大的花費呀?

    看出黎正東的驚訝,知縣隻是笑了笑,不再多說,還叮囑黎正東也要守口如瓶。

    黎正東滿心疑惑地告退而出,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整理各種文件資料,以備明日陪夏中時巡察鹽場。

    革新?老黎突然想到了知縣所說的關鍵詞語,不禁久久出神思索。難道官場規矩要變,世道要變了?

    ………………………….

    改革的春風吹到哪兒了,有多少人感覺到了涉及自身的改變?

    對於紫禁城內的皇帝來說,他隻能憑想象,憑密奏,憑各地呈上的奏疏題本來進行判斷。

    當然,這麽說也不全麵。作為沈浪沈公子,他還有幾個布衣朋友,而且數量還在增加。

    宮外的那處聚會地已經擴大了,旁邊的大宅院也被買下來,院牆被打通,布置成了後世學校的樣子。

    不僅有實驗室,實驗器械和材料俱全;還有圖書館、寢室,室外還有個運動場。

    徐孚遠、夏允彝等人遊覽完畢,在廳堂內再次見到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沈浪沈公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