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引導民間輿論,獻俘禮籌備(2/4)

    再回到在民間進行輿論宣傳,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就象後世軍隊中的文工團,鄉間的唱大戲一樣,受眾麵更廣,引導性更強。

    老百姓是最容易被忽悠的,沒文化呀,不引導行嗎?軍人的社會地位不是低嘛,光是皇帝,或者朝廷努力還不夠,民間的傳統輿論也相當重要。

    在廣寧戰役時,西平堡的劉一貫等英烈便得到了皇帝的優撫,並在報紙上進行了宣傳;現在,借著此次大勝,不僅是報紙上,民間的口口相傳也跟上,效果才更好。

    而一千八百勇士的壯烈剛剛掀起風潮,討伐攻滅後金的盟友科爾沁部,全殲五千建奴並活擒後金二貝勒阿敏的捷報,又接連傳遍了京師,引起了更大的轟動。

    盡管這兩年來時不時地就打個勝仗,旅順堡光複、金州光複,現在更是光複廣寧和遼南,但消滅如此數量的建奴,生擒如此高級的敵將,還是破荒的第一回。

    “貝勒是個啥官兒?”有人懵懂地詢問,立時招來別人的白眼。

    “老奴自稱為汗王,他的子侄封的最高階就是貝勒。”有人現出鄙夷之色,解釋或者叫顯擺,“相當於王子,一共才有四大貝勒,這個阿敏乃是老奴的親侄。”

    哦,哦,詢問者有些恍然大悟,撓著頭道:“想起來了,那千八勇士戰建奴,不就是和什麽大貝勒代善領的兵在打?”

    “大貝勒代善是老奴的兒子,原來相當於太子,可因為耳朵軟,聽妾室的話,虐待親兒子,被廢了太子之位……”

    對建奴的事情能知道得這麽詳細,是報紙的作用,也是書人的作用,更是朱由校推動的作用。

    就象評書《嶽全傳》最流傳的時期,再沒文化的百姓,也知道故事的大概。知道反麵人物金兀術、金彈子、哈米蚩吧,知道英雄嶽飛、嶽雲、牛皋吧!

    老百姓了解建奴的情況,知道英勇戰鬥的明軍的名字,再加上朝廷的重賞激勵,形成關心戰事、尊重軍人的風氣,正是朱由校的目的之一。

    “沒有更詳細的戰報?”皇宮內,朱由校卻不是很滿意。

    朱由校當然知道更詳細的奏報還在路上,這隻是最先送到的簡報。

    因為這是很嚴格的規定,戰鬥無論大,也不管勝敗,一定要有詳細的匯報。兵部留檔,武學留檔,並進行分析研究,再分發給各部。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不是一句空話。每一次的流血犧牲,都要有價值。

    正因為有這樣的機製,明軍各部才能吸收友軍的經驗和教訓,不斷地調整,不斷地進步。

    比如廣寧之戰,暴露了建奴的攻堅之弱。如果排除內奸作亂,以守代攻,才是處於低穀的明軍的正確選擇。

    再比如旅順堡防禦反擊戰,就給其他明軍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也證明了胸牆加戰壕能夠有效提供防護,並對敵人進行有效殺傷。

    不必親身經曆,嚐到勝利或失敗的滋味,更不必多浪費士兵的生命,戰術打法就能得到改進,正是因為這種不斷的分析和總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