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八十四章 皇帝還是很穩(2/4)

    至於所上的奏疏,朱由校看得中意的明發,不願聽的留中,全當沒看到,沒聽見。

    左光鬥也是一樣的處置原則,在陝西好好搞你的水利,朝堂上的事情別摻和。陝西整得差不多了,還要任他為巡河欽使,視察監督各地水利設施建設呢!

    還有東林黨的中堅人物李邦華,接任畢自嚴的天津巡撫,倒也是兢兢業業,使天津逐漸成為北方最大的海港,為南糧北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因為並未以標簽區分官員,動用廠衛、重用督察院所清洗的貪瀆官員,也就不會引起太大的朝野輿論。

    罪名確鑿,就是處置得很重,比照太祖扒皮揎草、六十兩即砍頭,還是不夠“殘暴”的。

    但朱由校的嚴刑懲貪在效果上卻不比朱太祖差,什麽原因呢?

    其實也很簡單,貪官一人犯罪,全家都跟著倒黴,流放到荒僻之地,九死一生,比立刻砍頭也好不了多少。

    連坐、株連,朱由校用的就是這種殘酷、不人道的辦法,但震懾力卻非比尋常。

    你不是貪嗎,最後給你抄家,啥也不給你留,還讓你父母兄弟、妻子兒子跟著遭殃。

    一年多來,朱由校一直稟持著這樣的嚴刑酷法。人沒殺多少,貪瀆之風卻基本刹住。

    所謂的刹住,當然是遭到處罰的貪官少了,但還要深挖,還要追究,還要堅持不懈。

    別以為退仕歸家了,就萬事大吉。也別以為這隻是一陣風,朕在位期間,嚴打態勢都不會改變。

    “微臣謝陛下隆恩。”孫承宗跪倒叩頭,隨即被皇上命宮人扶起。

    “孫師平身,賜座。”朱由校笑嗬嗬的很高興,劉興祚反正基本上算是大獲成功,正在趕來京師的路上,遼南根基穩固,形勢大好啊!

    而給官員們的福利待遇——防暑補貼,也落實到位。別人沒資格當麵謝恩,隻有孫承宗在奏報軍務之時,才有這個機會。

    孫承宗也很振奮,遼東形勢雖然一直在變好,但到現在,才算是扭轉過來。建奴四麵皆敵,除了龜縮,似乎並無良策。

    隻不過,令他感到意外的是,皇帝依然穩如老狗,非但沒有催戰逼戰,反倒主動下旨令各軍休整。

    按照孫承宗對皇帝的了解,知道這又開始憋大招兒了。依著現在軍工的生產速度,以及運輸能力,至多半年,各部糧彈充足後,肯定又要搞什麽大行動。

    其實,孫承宗並不知道皇帝的全部心思,也不知道他為何會如此沉穩的原因所在。

    要說後金目前所處的形勢,確實很惡劣,但比曆史上的最低穀,也不算差得太多。

    在皇太極登基之初,明軍西有寧遠堅城,東有皮島毛文龍,朝鮮亦是敵對,西北則有蒙古諸部,北方黑龍江流域還有索倫等部。

    而且,後金不久之後又遇上了大饑荒,要不是袁大人賣糧給蒙古人,餓也把後金餓垮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