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八十一章 樹英雄、立榜樣(4/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很顯然,遼東明軍還不具備持續大戰的後勤供應和物資囤積。可要囤積準備個半年左右,就正好是朱由校計劃中的大反攻之期。

    連續作戰、持續消耗,需要很大的物資儲備,這是難以避免的。盡管和後世戰爭消耗的海量彈藥沒法比,可也要看到當時在製造和運輸上的巨大差距。

    所以,朱由校不能操之過急。盡管後金已經被削弱,並在戰略形勢上陷入了被動。但要徹底平滅,還不是那麽容易。

    現在,留給朱由校的兩大難題一是保證後勤,保證糧彈的供應;其次則是力爭把建奴趕出遼沈更好,還是先掃外圍,把建奴最後聚殲於遼沈。

    第一個難題比較好解決,大力發展海運,並在遼西安置遼民,能夠就地獲得糧草物資。

    第二個難題,朱由校也有了初步判斷,並有了兩個選擇,也是要根據建奴的行動來進行調整。

    如果建奴死占著遼沈不放,連所謂的“龍興之地”都不要,那就圍而殲之;

    如果建奴放棄遼沈,退到老巢建州。那就沒什麽說的,你棄我取,繼續壓迫和進攻就行了。

    甚至於不用進攻,隻是封鎖就會令建奴陷入物資匱乏的窘境,再加上小冰河期的災害,餓也能餓死建奴。

    但那不是朱由校的標準,一勞永逸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到災害來臨,大明內部的問題,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的躁動,都是大麻煩。

    生活啊,就是在不斷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渡過的。

    朱由校已經踱至沙盤,開始冥思苦想,尋找著最快最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

    皇帝還在千裏之外的皇宮內冥思苦想,遼東戰局卻已經逐漸平靜下來。

    遼南明軍以沙河、畢裏河為屏障,在兩河之間構築防禦工事,將複州收入囊中。

    擊敗了代善所部,迫使其倉惶北逃,並成功地接應了劉愛塔的反正,奪得了複州和蓋州。盡管又棄掉了蓋州衛,但建奴守之無益,多半還會主動放棄。

    而遼南兩衛在手,可以說是根基穩固,並對遼沈形成了更加有力的威脅。同時,登州作為四方布置的重要一環,就顯得遠了些。

    盡遷蓋、複二州十數萬遼民,又使得明軍有了補充的兵源,土地有了耕種的勞力,實力不僅能很快恢複,還能更勝從前。

    在鎮江堡,皇太極遇挫撤退,明軍趁勢前出占領險山堡和湯站堡,使鎮江堡有了預警和屏障,對敵態勢進一步扭轉。

    有苟真懷、陳繼盛、毛承祿三協軍隊,東江本部的戰鬥消耗也不大,牢牢牽製住了皇太極和杜度的兩旗人馬。

    因為有鴨綠江可供防禦和運兵,對後金統治區的襲攻,是皇太極和杜度所難以防範的。

    他們最怕的就是明軍沿鴨綠江而上,攻襲“龍興之地”,不得不將部隊北移,以便就近保護,或是能盡快援救。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