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八十一章 樹英雄、立榜樣(2/4)

    勝利是不用置疑的,但遼南三協的傷亡也不小,特別是作為誘餌的一千八百精兵。最後算上從死人堆裏扒出來的,也不過活下來六百二十三人。

    而這六百二十三人中,能繼續當兵服役的,隻有四百多人。傷兵中能夠生存下來的,數量可能還會減少。

    用損失過半已經不足以形容,這還是精兵,最為敢戰的勇士。沒有他們的奮勇廝殺,沒有他們的牽製吸引,明軍想要獲勝,恐怕會很困難。

    朱由校看著戰報上並不長的描述,能夠想到敵我血戰的激烈和殘酷。

    那個時代的戰鬥,沒有驚天動地的地毯轟炸,沒有機關槍射出的如潑彈雨,但血腥和殘酷卻一點也不遜色於現代戰爭。

    鮮血迸濺,血肉橫飛,殘肢斷臂,屍體枕籍,兩軍士兵揮舞兵器在你死我活中進行著瞬間的選擇。沾染著汙血的臉上,是瞪得要迸出眶外的眼睛……

    朱由校捏著這份簡短的軍報,久久沒有放下。

    勝利是值得欣慰的,也是他最想得到的。可如果隻是賞金賜銀,厚加撫恤,朱由校認為是遠遠不夠的。

    英雄不該這樣對待,哪怕不是對每一個為國捐軀的烈士都能使其青史留名,但這絕對是值得用濃墨重彩來書寫的壯烈事跡。

    現代有象話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而戰爭中對於英雄的歌頌和宣揚,也是司空見慣,並不鮮見的。

    一個榜樣,就是一本鮮活的教科書,使抽象的思想和行為變得具體生動,看得見、摸得著,使人可信、可敬、可親、可羨、可學。

    豎起一麵高高的旗幟,就是在人們心目中確立一種思想和行為的導向。

    對於輿論宣傳和教育的方式,朱由校不僅不陌生,還記憶深刻。比如***、***、***等英雄事跡,可謂是永遠不會忘卻。

    思索到此處,朱由校把軍報放在桌案上,沉聲吩咐道:“來人,召倪文煥前來。”

    禦用筆杆倪文煥,自魏廣微高升後,便成了第一筆杆。但皇帝對他還是有些不滿意,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最近也在努力學習,讓萬歲更加看重。

    時間不大,倪文煥便趕來覲見。《大明論壇》編輯部就在乾清宮門東側的房內,皇帝不知道啥時來了靈感,便來宣召。

    進入殿內施禮拜見,皇帝也沒多說,把軍報讓宮人轉遞給倪文煥。

    倪文煥看過一遍,約略明白了皇帝的心意,但還不是十分確定,便試探著讚歎道:“如此壯烈之戰鬥,讀起來令人蕩心回腸,恨不能插翅飛往遼東,與建奴血戰一場……”

    朱由校翻了翻眼睛,心說:哪裏看出蕩心回腸了?就你那熊樣兒,還與建奴血戰,嚇也嚇死你了。

    不過,這倪文煥還真是善於揣摩聖意,朱由校就是那個意思。

    “倪卿找人多加潤色,一定要寫得蕩心回腸,令人血脈賁張。”朱由校開口說道:“最近聽書可有收獲,就是要寫成那樣,讀沒讀過書,都能聽得明白。”

    倪文煥趕忙躬身答道:“萬歲指點,微臣敢不遵從。近日聽說書,也是頗有禆益。大明子民不論賢愚,都喜聽說書,原來不是沒有道理,確實是雅俗共賞、老少鹹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