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七十六章 密集衝鋒的威力(2/4)

    而京營明軍則自知騎術無法與馬背上的民族相提並論,他們更清楚要取勝靠的是集體力量,靠的是組織和配合。

    也隻有在思想上理解並認同,才會在訓練和實戰中更加認真,執行得更為徹底。

    所以,歸化騎兵營所使用的騎兵牆戰術,隻是形式,卻達不到神似的程度。

    即便如此,當一道平整的騎兵隊橫推向建奴時,依然使觀戰瞭望的蒙古人和阿敏等將領感到非常的震驚。

    象牆壁,又象奔湧的海浪,且不是一浪,後麵五六十米,是第二道浪湧,還有第三道又開始發動。

    歸化騎兵雖然還達不到京營飛騎所要求的緊密程度,但相距至多也不過一匹馬的距離,敵騎想要準確通過,很困難。

    先是緩速奔跑,再逐漸加速,騎兵隊中的槍旗從傾斜到前伸,終於完成了最後的衝鋒指引。

    槍旗既是引導,又是武器,能使用此武器的都是軍中最厲害的高手。

    馬上刺殺,無疑是最有殺傷力的。古代武將都使用長兵器,比如長矛、馬槊等等,就證明了這一點。

    但在快速奔馳的戰馬上,要完成準確的刺殺,卻是相當困難的。如果不能靈活熟練地使用,在高速衝撞的時候,就很容易刺中對手,也會被反作用力推下戰馬。

    據外國的騎士所用的馬槍是用脆的蘋果木杆做的,刺中敵人的反作用力會使馬槍粉碎,從而減輕對騎手的傷害。

    朱由校不是很確定,也不想做這樣的實驗。所以,他規定明軍騎兵的製式武器就是馬刀。

    馬刀劈砍的攻擊距離雖然短,但命中率要比槍刺高很多,對騎兵的武技要求也低。

    這就是朱由校的宗旨,能大量爆兵,並在與敵人的交換比上可以接受。無論是火槍兵,還是騎兵牆戰術,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在法國將領塔瓦納的回憶錄中,他曾經寫道:過去在橫隊中作戰的騎士都精通各種花式馬術,這些動作大多需要長年訓練才能很好地掌握。可現代騎兵隻需要區區三個月,就能訓練出一名合格的騎兵。

    盡管不是很準確,但士兵訓練的時間長短,確實能夠決定戰爭的勝敗。

    而騎兵以密集橫隊衝鋒,根本戰術意圖就是通過訓練將士兵變成一個整體,用集體的力量去擊敗對方。

    或者,這是近代軍事體係的力量,依靠的是紀律性和執行力。

    風在耳旁呼嘯,左右都是戰友,明軍騎兵們握緊了刀柄,上臂用力地甩到了身後,肘尖指向空,蓄勢已畢,準備發出猛力的劈砍。

    隻有一百多米了,目前歸化騎兵全力衝鋒並能保持隊形的相對齊整,也就是這個距離。

    但這個距離雖然不算長,對於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的騎兵牆戰術,已經足夠震懾敵人,並使其產生措手不及的惶恐。

    不管是蒙古聯軍,還是阿敏等後金將領,都瞪大了眼睛,等待著兩軍交鋒,或者是碰撞的那一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