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東江軍行動,虎墩兔添亂(2/4)

    皇太極想了想,揮手命令繼續監視打探,卻沒有任何調兵出動的意思。

    沿海加上沿江區域,實在是太過廣闊,後金根本沒有那麽多兵力駐紮守衛。所以,近岸十裏已盡皆棄守,隻留少數哨騎刺探監視。

    而皇太極和杜度分別駐守鳳凰城和寬奠,也不是聞警即出。如果聽到探報就出動,估計隻能看見明軍登船入海的背影,還不得折騰死啊!

    按照後金製定的戰術,就是等明軍深入之後,利用幾處內陸的駐兵,利用機動優勢實施打擊。

    白了,後金還是認為野戰是自己的優勢,且是明軍難以追趕的。但實際上,明軍正在努力地縮差距,速度之快,將會出乎後金軍的意料。

    …………………

    遼沈雖然已經是後金的統治中心,但建州依然是其不能放棄的地方。

    因為,赫圖阿拉城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努爾哈赤即汗位,建國號為金(史稱後金),建元命,定都於此。後遷都至遼陽後,尊赫圖阿拉為興京。

    白了,赫圖阿拉城乃是後金的龍興之地,無論是政治意義,還是心理上的原因,都不能棄之不顧。

    東江本部顯然是看到了這一點,也從毛承祿的長途奔襲中得到了經驗,開始不斷地沿鴨綠江向北運動,吸引並牽製了杜度所部的注意力。

    而險山堡的占領,則是一次試探性的行動。從遼西明軍的推進中學到了經驗,東江軍的真實目的是鎮江堡。

    盡管鎮江堡已經被拆毀,可就象錦州和大淩河城一樣,在得到了一批新式火炮和武學炮兵軍官的支援後,毛文龍親率一協人馬突然趁夜登岸,占據了鎮江堡。

    如果建奴前來進攻,堅守鎮江堡的重任就交到副將陳繼盛手上,駐軍定為三千,亦將是廝殺到底、絕不退縮的死兵。

    現在的東江鎮已經擴編完畢,一協人馬達到了八千。

    再加上鎮江堡本就不大,八千人晝夜施工,隻用一一夜的時間便構築完成了環堡野戰工事。並且,向堡內運進了充足的彈藥物資和武器裝備。

    工作完成後,眼見建奴並未出動,毛文龍又指揮官兵構築了一條環形的靠江工事。

    按照事先製定的計劃,這條呈半環形的靠江工事,被稱為卻月大陣。

    沒錯,以壕溝胸牆取代戰車,以擲彈車、燧發槍代替強弓硬弩,背後還有江上水師的火力助戰,就是模仿的劉裕大破魏軍騎兵的卻月陣。

    卻月陣與鎮江堡的環形工事最近處相距不過二裏地,可用火炮互相支援,成為兵書上常的“犄角之勢”。

    對於鎮江堡,甚至是鎮江地區的執念,使毛文龍終於下定決心,敢於和建奴進行一場麵對麵的攻殺較量。

    “建奴盡棄江邊十裏之地,連鎮江堡亦是不守,恐怕不會出動進攻。”陳繼盛倒是想在鎮江堡保衛戰中建立功績,比不上寧遠之勝,也讓建奴頭破血流。

    毛文龍舉著望遠鏡四下瞭望,半晌才放下,道:“他若不攻,咱們就繼續擴大占領區域,把這夾江而守的陣勢建得牢不可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