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正歸明的顧慮(1/4)

    雖已是春,遼東的風還是挺冷。

    複州備禦府的書房窗戶卻敞開著,劉愛塔立在窗前,凝視著庭院中一棵剛剛冒出丁點綠芽的樹,久久不動。

    如果細心去看,就會發現劉愛塔並不是在看樹,他的眼中空洞無物,完全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個人的心路曆程是非常複雜的,有時候有跡可循,有時候卻難以琢磨。

    如果硬要研究劉愛塔思想的轉變,大概有幾個轉折點很關鍵。

    首先就是他因著生員服被明軍官鞭韃,並賣到建州為奴。二十多年的苦痛遭遇使他深恨明官,而努爾哈赤的賞識,則使他有知遇之恩的感覺。

    然後他得到了報答的機會,在後金攻明的數次戰爭中屢立戰功,由遊擊到參將,從副將到總兵,可以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但又一次事件的發生,則使劉愛塔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產生了懷疑。那就是他將逃跑的遼人抓獲交給老奴時,這些遼人竟被全部處死。

    如果在戰爭中遼民被屠戮,劉愛塔做了力所能及的挽救,還能夠自我安慰的話。這次自己親手斷送了上千同胞的生命,則很難令他良心得安。

    其實,到底,用“良知未泯”來作結論,或許是很恰當,很貼切的。

    當然,後金接連遭到挫敗,被明軍的四方布置戰略越來越緊地封鎖圍困,也應該是劉愛塔產生棄金投明念頭的一個不要忽視的因素。

    曆史上的形勢也是差不多,袁可立的步步為營、海上推進策略逼得後金接連退縮,東江軍也是境況最好的時候。

    很少有人會睜著眼睛往火坑裏跳,趨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想站在強勢者一方,也算是正常的思維。

    總之,劉愛塔欲反金投明的心理應該是複雜的,絕不能隻以民族大義、良知未泯等來解釋,是綜合起來的因素在起作用。

    但想法有了,劉愛塔卻還有很多的顧慮,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

    從個人感情上,努爾哈赤對劉愛塔可謂是知遇之恩,他在後金統治區也有了不少摯友故交和親眷妻室。

    可從大義名份上,建奴野蠻殘暴的統治,老奴遭到連續挫敗後愈發暴虐地對待遼民,又使他無時不刻不受到良知的煎熬。

    重重地歎了口氣,劉愛塔眼珠一輪,似乎從人交戰中緩醒過來。庭院中走來一個人影,或許也是打斷他思緒的原因。

    生員金生魁剛走到門口,便聽見劉愛塔的聲音傳出來,“金先生請進。”

    看了一眼敞開的窗戶,金生魁推門而入,向劉愛塔躬身施禮。

    “金先生請坐。”劉愛塔收拾心情,勉強露出笑容,並親手給金生魁斟上茶水。

    金生魁道謝之後,坐了下來,開口道:“大人可知最新的消息?”

    劉愛塔垂下眼簾,淡淡地道:“可是鳳城、岫岩等地的村屯遼民暴動?”

    寧遠慘敗的影響逐漸顯現出來,東江軍也開始加緊活動,或派密諜聯絡,或派人潛入刺殺,煽惑鼓舞遼民起來反抗,並逃出後金統治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