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二十五章 銀行發展,欠債的是大爺(2/4)

    不是麵無表情、不苟言笑才顯得老成持重,而是言談之間透露出的信息,讓畢自嚴得出的結論。

    別看皇帝笑容和煦,好象很隨意的樣子。但你聽他出來的章程,連自詡有經濟之才的畢自嚴,也感到震驚和欽佩。

    “……帝國銀行隻是先行的試點,各種業務開展起來,數據積累起來,要研究分析,為更多的銀行開設提供參考的依據。”

    “作為中央銀行,帝國銀行將來的工作將主要是發行貨幣,實行金融監管,幹預和調控國家的經濟發展,製定並執行國家的貨幣信用政策……”

    什麽金融監管,什麽幹預和調控,什麽貨幣信用政策,有點聽不懂哈!

    畢自嚴以為在來往的密奏中,已經對帝國銀行的運作有了詳盡的了解和認識,但聽到皇帝的講述,不由得幹咽了口唾沫。

    五十四歲的畢自嚴,這個時代少有的經濟人才,對自己的理財之能也頗有些自信,但卻被年輕的皇帝給講得有點發蒙。

    意外嗎?驚喜嗎?朱由校沒這種想法,也不是故意顯擺,出來的也是在後世很多人都懂的東西。

    關鍵是朱由校和畢自嚴的思路有很大的差別,這可以在曆史上畢自嚴任戶部尚書,掌管全國財政的諸項工作中看得清楚明白。

    精心協調、精打細算,隻是這兩個主要的舉措,就知道畢自嚴是在節流上下了大力氣。其所上呈崇禎的節支建議二十四項,就更明了問題。

    而朱由校則把開源仍為財政工作的重心,節支當然也必不可少,卻是有所側重。更多地是派人監督核查各項開支,作為反腐肅貪、整頓吏治的手段。

    比如帝國銀行的運作,畢自嚴所想到的,不過是朱由校的一個目標。他要達到的終極目的,卻是把紙變成錢,放出金融和資本這個怪獸。

    好不容易等到皇帝得口幹,端起茶杯喝水的空當兒,畢自嚴躬身拱手道:“萬歲,微臣覺得,覺得難以勝任帝國銀行行長一職。”

    嗯?朱由校愣了一下,放下茶杯,打量著畢自嚴。

    畢自嚴麵有愧色,硬著頭皮道:“微臣沒想到帝國銀行竟是如此重要,運作亦是如此高深……”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明白了。這不是打退堂鼓,而是被自己得沒信心了。

    沉吟了一下,朱由校自失地笑了笑,一時高興,竟得多了。

    “畢卿不必慚愧。”朱由校擺了擺手,道:“銀行的這些運作在西方已經比較成熟,朕也是通過看書學到的,並不會全為我大明所適用。而且,先易後難,帝國銀行在幾年內還是以簡單業務為主。”

    朱由校倒也不是隨口胡,當時西方的金融業確實挺發達的。

    銀行、銀行家往往是國家的支柱,比如荷蘭獨立戰爭,就是尼德蘭銀行團支撐的。而荷蘭獨立後所建立的,也是一個商業共和國,由資本家了算的國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