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一十五章 師資力量,棱形馬麵的威力(2/4)

    這個玩藝兒自然是不用孫大佬親自製造的,朱由校召他來也是順便交代下去,自有能工巧匠發揮聰明才智。

    孫元化也明白皇帝想知道什麽,坐在繡墩上,老孫開始匯報起工作。

    兵器火藥局的產能在逐步提高,產品的質量也日漸穩定。除了工匠們的熟練度提高,另外的重要因素便是機器的運用。

    朱由校之前不切實際地擬定了些章程,什麽標準化、流水線生產,但結果令人遺憾。因為以手工打造為主的生產製造,完全達不到應有的條件啊!

    人的因素難以克服,要解決問題,就隻能靠機器,這是朱由校琢磨明白的道理。

    盡管依照目前的技術條件,比較複雜的機器是想都不用想。但一些簡單的,卻也有提高效率,保證規製統一的作用。

    比如很早就有的腳踏機床,由木製改成鐵製,再加上些齒輪和曲軸,並以更精細的尺度單位為標準,已經具備了近代機床的不少特征。

    “機器還要增加,水力、畜力也要多利用。”朱由校聽完一段,便開口進行指示,“你剛才的正在進行的零件鑄造實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思路。”

    鑄造是一次成型,如果精度夠高的話,也確實能使鑄造出來的產品之間的誤差最,或許能滿足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的需求。

    “對於工匠中能提出合理建議,甚至能打造出實用機器者,要給予重賞。”朱由校停頓下來,微皺眉頭思索著。

    半晌,朱由校有些不太確定地問道:“孫卿,你是不是要求的過於嚴格了?義商、勤工、勇士這三個民爵稱號,開始可放寬一些,效千金買馬骨之事。”

    孫元化趕忙拱手道:“微臣明白,名單也擬定出來,明日便上奏,請萬歲挑選賜爵。”

    朱由校笑了起來,頜首道:“先樹幾個榜樣嘛,勇士那邊朕也讓各軍鎮擬定名單。當然,遼鎮和西南要多一些。再加上孫卿這邊的勤工,才算是完整。”

    孫元化拱手恭維道:“萬歲簡拔人才,不分貴賤,可謂唯才是舉,實乃英明。”

    朱由校心中受用,卻擺了擺手,道:“若能掃平四夷,能使大明強盛,朕又豈吝公侯之賞?”

    “對了。”朱由校突然又想起一件事情來,道:“朕簡拔了一個江西舉人,似是可造之才。待他赴京,你多留意,多教導。”

    “不知此舉人的名姓稱呼?”孫元化恭謹地詢問。

    “他叫宋應星。”朱由校停頓了一下,道:“屢試不第,心思不在讀書上,卻喜格物偏門。”

    孫元化躬身道:“微臣記下了。”

    宋應星在曆史上大名鼎鼎,但隻是個舉人,在萬曆年間屢試不第,遂絕科舉之念。

    而使宋應星青史留名的《工開物》,則更是要在十幾年後才刊書。所以,如果不是朱由校想起來,他隻能是默默無聞地繼續埋沒。

    對於科技人才,朱由校是一向看重,並不遺餘力地招攬引導,使之盡快盡量地發揮才智,在科學領域內能更進一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