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一十四章 警誡官商,吏轉官之製(2/4)

    李旦、吳大章等人,包括唐默、夏中時,都暗自鬆了口氣。以前的顧慮雖未完全消除,麵對貪瀆官員時,卻有了幾分底氣。

    看來皇帝是要來真的,準備對勾結商人的官員進行打擊了。

    而商會,既能上書,又有兼禦史銜的監察官員坐鎮,成為皇帝打擊官員的一個渠道,也是顯而易見的。

    “接下來,朕要交辦幾件差使。”朱由校伸手點了點,道:“辦好了,於國於民有利,對你們來,也能賺到錢。”

    皇帝要交辦差使,這是信任,是榮譽,可不會被人看作役使。這就是封建時代的特點,朱由校越來越明白當時人的思維特點。

    …………………….

    《大明論壇》作為朝廷的喉舌,政策的風向標,已經為大眾所熟知,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比如嚴懲拖欠隱漏賦稅的士紳,以及在清屯充餉中的一些阻撓者,經過《大明論壇》的刊載宣傳,極大地震懾了其餘。

    如果沒有報紙,某某被抄家流放,甚至是被就地正法,不知道何時才能擴散開來,或許也沒人關心某個縣的某個土財主的入罪和被殺。

    所以,新一期的報紙上所刊載的商會覲見、皇帝聖訓,很快就在大明掀起了巨大的震動。

    官商勾結不是什麽新問題,甚至可以在太祖洪武一朝之後,便又重新開始出現。明朝中期之後,則更是篷勃發展、日益壯大。

    對於越來越強大的官商集團,大明皇帝並沒有坐視。從嘉靖開始,到啟皇帝,展開持續了近百年的君臣爭鬥。

    萬曆“貪鄙”,張居正的名聲也不好。原因很簡單,觸動了官商集團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大肆詆毀和肆意汙蔑。

    現在,少年皇帝又繼承了萬曆爺爺的“貪鄙”品質,準備完成爺爺的遺誌,把“皇上愛珠玉”進行到底。

    驕縱不法,貪冒無已,利欲熏心,貪婪無恥……少年皇帝對官商的惡意滿滿,通過這些毫不留情的斥罵,昭然若揭地表現了出來。

    皇帝這是又要下手了呀!有人惶惶不安,有人幸災樂禍,有人忿恨相當,也有人事不關己。

    也就在這一期的報紙上,還有一個轟動性的消息,在官場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吏治,吏治,是朱由校一直在攪盡腦汁要解決的問題。而吏轉官的章程推出,則代表著他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吏治”嘛,得多清楚,差不多就是“胥吏”的治理。

    可以朱由校的認識提高了,目光卻下沉了,注意到了地方政治的最底層——那些永無出息的胥吏。

    其實,這也是朱由校的現代人思維在影響著他。如同封建時代所分的“士農工商”這四民分野,在他看來,隻是從業不同,並沒有誰高誰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