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一十二章 野戰廝拚(2/4)

    孔有德坐在馬上,在陣後的將旗下露出了冷笑。這種戰術在武學都講過多少遍了,火槍射擊的規範也早就在操典上寫得清楚。

    當然,這也是長期嚴格訓練的結果。

    問問那些火槍兵,誰沒挨過教官的棍子?動作不規範,施放順序顛倒,號令執行有誤……甚至於膽量,也會受到責罰。

    嚴格訓練形成條件反射般的熟練操作,然後就是不斷地增加作戰經驗。

    從戰到大戰,從防禦到進攻。東江軍經過一年的打磨,終於能在具備一定條件的基礎上,與建奴在野外較量較量了。

    當然,火繩槍的缺陷也是無法避免。可在張盤和孔有德看來,在近戰肉搏中不潰敗,或者能短暫的堅持,就已經是勝利的保證。

    第一波建奴騎兵沒有成功,兜馬返回;第二波騎兵又奔馳而至,發出更加大聲的呐喊呼喝。而且,他們又前進了十幾米,離明軍的戰陣更近了一些。

    還是誘引,但挑釁的意味更濃。既是考驗明軍的心理素質,又有激怒明軍的意思。

    明軍戰陣依然是靜默以對,士兵如同凝固了一般,隻有陣中的旗幟在風中飄揚。

    當第三波建奴騎兵向前奔馳而來時,孔有德發出了將令。戰鼓聲有節奏地敲響,很快又停止。

    中下級軍官們在戰陣呼喝指揮,待射的火槍兵開始動作,將燃著的火繩夾在了龍頭上,通過戰陣中的過道縫隙瞄準了前方。

    第三波建奴鐵騎衝了過來,更近了一些,壓迫感更強,希望能達到引誘明軍開火的目的。

    這一次他們如願以償了,當他們斜掠過明軍戰陣時,鵝音在明軍陣列中猛然響起。

    隻是短暫的間隔,明軍戰陣中便火光閃爍,一簇簇的白色煙霧升騰而起,連綿不絕的射擊終於爆發了。

    在薩哈廉和其他建奴看來,六七十米的距離也是安全的。但他們的經驗主義,到底是讓他們付出了血的代價,這也是信息不靈、情報不準的惡果。

    沉重的鉛彈瞬息飛過幾十米的距離,在橫向掠陣的建奴騎兵中迸濺起團團血霧,慘叫哀嚎和戰馬的嘶鳴響徹原野。

    不管是人是馬,重火繩槍發射的鉛彈都被一槍撂倒,甚至能穿透兩人或打倒兩匹馬。

    而且,建奴的騎兵雖著盔甲,卻不是雙層或三層。那樣太重了,會影響戰馬的速度。

    所以,重火繩槍的威力就更加凶狠。在一篷篷血雨迸濺中,建奴騎兵人仰馬翻,一片混亂。

    前麵的戰友收槍閃身,張喜出列上前,將鷹銃穩穩地架在支叉上,夾住火繩,抵肩瞄準。

    板機被扣下,伴著一聲轟鳴,槍托頂著他的肩膀向後猛地一推。即便是有緩衝裝置,後座力也比魯密銃大得多。

    張喜已經適應了這個力量,隻是身體一側,便卸去了大半的力道,厚厚的墊肩也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