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零七章 鹽務的水很深(2/2)

    朱由校挑了下眉毛,疑惑地問道:“這是為何?”

    林運代如實答道:“維護引岸製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稅課,特別是不能危及占有重大比例的淮鹽稅額,至於其它,就勢難兼顧了。”

    朱由校垂下眼簾,沉思半晌,微微頜首,“原來如此,朕明白了。”

    好半皇帝也沒開口,林運代看到旁邊的宮人給他遞眼色,覺得是告退的時候,便欲起身。

    “你覺得這個鹽法道製度有什麽問題?”少年皇帝突然抬眼,沉聲問道。

    林運代趕忙把欠起的屁股又坐下,腦子裏急速思索,這個問題很大,真的不好回答。

    “怎麽想的便怎麽。”少年皇帝的語氣緩和了一些,道:“沒有完美的製度,總會有缺陷的。”

    林運代用力咽了口唾沫,心翼翼地回奏道:“回萬歲,微臣以為鹽法道製度的缺陷是沒有設立專門的常設機構,巡鹽禦史與鹽場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

    少年皇帝嘴角上翹,露出了些許笑容,道:“製度構建不完全,僅靠巡鹽禦史一個人要管理好偌大的鹽法道事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由校沒有細,除了巡鹽禦史分身乏術、監管效率低下,地方的配合與否更是鹽法道能否有效的實行的關鍵之一。

    但鹽法道製度恰恰沒有關於地方要配合的硬性要求,這就非常容易導致出現地方扯皮、辦事不利的現象。

    而且,巡鹽禦史與鹽場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實行效果和巡鹽禦史的強勢與否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受人為的幹擾因素太多,就肯定會導致官商勾結等腐敗現象的大量出現。

    到底,鹽法道不僅是製度上不完善,更涉及到官員的能力和操守,還是可以歸到吏治的問題。

    稅務機關還沒建立起來,還有不少的人才缺口,這又整出個鹽法道,缺的好象更多。

    不僅是這兩個部門,朱由校早就發現地方官員的數量不敷使用。一個縣衙撐死能有多少人,卻兼著縣政府、公安、法院、稅收等部門的職能,簡直了……

    “鹽法道的官員太少了。”朱由校不由得發出一聲慨歎。

    林運代想了想,躬身奏道:“回萬歲,自萬曆新政,為了緩解財政困難,張江陵裁減淘汰了一大批官員。不僅是鹽法道官員極少,地方官員也是如此。”

    地方官員的急劇減少,導致一個官員要身兼多職,以便來維持地方行政機構的正常運轉,鹽法道官員也很難專門負責本職的工作事務。

    據《明史》記載,一位叫杜詩的官員在擔任鹽法道職務的時候,還兼任多達七項職務,可見當時主管鹽法道製度的官員的任務之繁多。

    朱由校苦笑一下,道:“林運代是吧,對於鹽務甚是熟稔,很好。嗯,朕今日有些乏了。”

    林運代趕忙起身,施禮告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