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九十四章 煙花絢麗各不同(1/4)

    放眼是白色的大地和積雪的屋頂,抬頭則是晴朗的夜空。

    朱由校在午門升座,準備與民同樂,欣賞煙火表演和奇妙絢麗的鼇山燈樹。

    鼇山燈是古時候的大型的燈彩,其規模與氣勢不亞於恢弘的樓宇殿堂,可謂燈族之王,也是古代盛行的大型燈組。

    “鼇山”名出於《列子·湯問》。相傳在渤海東麵億萬裏處有一深不可測的溝壑,名曰“歸墟”,其上漂浮著“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座仙山。

    這五座仙山上有金玉殿宇,有珍禽異獸和食之能長生不老的植物果實。山中還有許多神仙,他們往返周遊於地之間。

    可是,這五座神山沒有根基,它們隨波漂移。帝就命海神禺疆率十五隻巨鼇把它們固定住,神山這才不動了。

    沒想到,一次龍伯國的巨人來到神山垂釣,竟釣走了六隻巨鼇,致使“岱輿”、“員嶠”漂到北極,沉下大海,就隻剩下了三座神山。

    因有此傳,鼇山燈便通常把神話中的仙景力圖以燈的形式再現出來,表征了燈文化的轉型功能。

    而早在隋唐時期,隨著元宵燈事的興起,鼇山即成為主要燈景之一。

    武則時有鼇山竟高達百餘尺;唐玄宗時,巧匠毛順結繒彩製鼇山燈樓二十間,高一百五十尺,上懸鏘然成韻的珠玉金銀及龍鳳虎豹形狀的各式彩燈。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後,為招徠下富商,繁榮經濟,下令高架鼇山燈棚,明人繪《南都繁會圖》記下了這一盛況。

    所謂“鼇山一盞千金價”,一般人是置設不起的,隻有皇室經常在宮門口構製一座,讓百姓前來遊賞幾日。

    當然,在民間也有百姓自己湊錢籌建規模較、製造較簡單的鼇山燈,比如秦淮河的燈船,就很有名氣。

    巨大的鼇山燈被點亮了,層層堆壘表現的是山,繒彩表現蒼翠的林木,樓閣和彩紮人物則表現傳中的神仙和宮殿。

    這不是花多少錢的事情,而是營造一種安定祥和的氛圍,表現出國家的強盛,給百姓帶來身為明人的驕傲和自豪。

    當然,這隻是表麵上的作用。朱由校當然知道要使大明真正強盛,百姓真正安定富裕,對他來是任重而道遠。

    除了張裕兒,一後二妃都陪在皇帝身邊。

    並不是朱由校不讓張裕兒前來,而是張裕兒知道自己晉封妃嬪的原因,更知道肚裏孩兒的安全對她有著怎樣的影響。

    雖然朱由校自認不是那樣無情無義的渣男,但他對張裕兒肚中孩兒的重視,也無形中給張裕兒帶來了不的壓力。

    而皇家的恩典是允許平民前來觀賞,卻是不容他們太過靠近的。沒有望遠鏡的話,百姓們也隻看到午門上有燈光,有人影,卻並不知是皇帝親臨。

    “到了元宵節,朕帶寶珠去街巷觀燈如何?”朱由校微微側臉,笑著對皇後張嫣道。

    張嫣微蹙秀眉,委婉地勸諫道:“陛下萬金之軀,白龍魚服遊於市井,不甚妥當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