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八十三章 專業人才亦可授官(2/2)

    當他提到正在寫貫穿“農政”思想的農書,還要忙於負責修訂曆書,無暇顧及時。陳子龍主動提出做他的門人,一邊從師學習,一邊幫助他修訂。

    對此,徐光啟大喜過望,立即應允。

    待三人告辭而出,邊走邊著此番拜訪徐光啟的收獲和感想時,又不可避免地談到了沈浪。

    “雖隻是生員,但出身不簡單,見識更勝我等。”陳子龍感慨道:“沒想到在京師竟巧遇慈青年才俊,著實令人感歎。”

    徐孚遠笑了笑,道:“豈止是不簡單。看那丫環的穿著打扮,中上人家的貴婦也不過如此吧?”

    “難道是皇親國戚?”夏允彝有自己的猜測,“對朝廷的舉動分析入微,有言之篤篤,一般人怕是難以得到這些消息吧?”

    “還有徐大人對他的態度——”夏允彝搖了搖頭,道:“總是感覺不太自然。”

    陳子龍豁達地一擺手,“管他什麽出身,言語投機,惺惺相惜,也就夠了。”

    徐孚遠點零頭,道:“我與彝仲在新學,你師從徐大人,還結識了沈浪這樣的京師才俊,此番遊學京師也算是收獲滿滿。隻可惜,這個年卻是要在京城過了。”

    “這不早在意料之中?”夏允彝不以為意地笑道:“今年在午門放花炮、設鼇山燈、紮煙火,我等有多幸運,趕上了這般盛況。”

    陳子龍笑得暢快,道:“幸運,幸運啊!”也不知道他的幸運是師從徐光啟,還是的皇家與民同慶的盛景。

    …………………分隔線…………………

    在建奴突然發動時,各地明軍緊張戒備,卻還沒有偵察清楚,不知道其真正的意圖。

    等到各方的情報陸續傳來,他們才知道建奴主攻寧遠和覺華,並由老奴親自率領,滿蒙漢軍加在一起,有數萬之眾。

    按照四方布置的原則,東虜攻一處,其他地方的明軍便要牽製或赴援,這一年差不多都是這樣。

    盡管圍繞著旅順堡的攻防戰,是幾大軍鎮的主要協同行動。但整個戰略戰術就是這樣,四方布置是一個整體,互相支援策應是應有之義。

    但就在東江和旅大的明軍調動兵力,準備相機展開行動時,來自遼鎮的熊大經略的通報便到了。

    按照熊大經略的通報,寧遠、覺華不僅固若金湯,更能打得建奴損失慘重。

    所以,他在通報中告訴友軍不必擔心,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不必勉強出戰以招致傷亡。

    意思很明確了,遼鎮已經做好萬全準備,就怕建奴不來攻打,不來送人頭呢!

    白了,熊大經略就是告訴友軍,俺們遼鎮等建奴過來都等得望眼欲穿了。這回終於是得償所願,兄弟們別太賣力,省得把建奴再牽製回去。

    要是這麽的話,咱們出動牽製,豈不是壞了熊大經略的好事?豈不是讓遼鎮得不到軍功?

    嗯,也不是不能行動,就是別太拚命,也別太猛烈了,的溜的意思意思。實在沒意思,那就不動如山也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