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七十五章 東江經營,建奴發動(2/2)

    除了鑲白旗主杜度留守遼沈外,佯攻加主攻,後金幾乎動用了全部的機動兵力,可謂是全力出擊,以求一逞。

    為什麽選擇遼西作為主攻目標,原因其實也簡單,主要還是出於搶掠的目的。

    而旅大和東江的價值則相對要很多,頂多是把明軍擊退,再回到海島上,卻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被襲擾的問題。

    曆史上,東江軍曾數次輕鬆占據後金棄守的旅順堡,後金並沒有視為大患,就能看出後金對沿海地區的輕視,或者是無奈。

    既然攻打旅大和東江都不能重創明軍,也搶掠不到多少物資,後金把目標放在寧遠、覺華也就不是那麽奇怪了。

    寧遠、覺華已經是明軍在關外的最後堡壘。如果失敗,就隻剩下山海關一道屏障。

    所以,明軍不可能棄守,肯定要全力防禦。

    正因為非常重要,屯積的糧草物資肯定非常充足。光是棄守廣寧,從右衛屯運走的米豆就是很驚饒數量。

    綜合考慮之下,也隻有攻打寧遠、覺華,後金才有可能解決已經出現苗頭的經濟危機。

    沒錯,自年初廣寧挫敗後,沒有多少收獲的後金在四方布置的封鎖下,越來越感到了糧草物資的匱乏。

    曆史總是相似的,現在的後金很象己巳之變之前的形勢。

    那是後金第一次攻入關內,皇太極親率數萬大軍,繞道蒙古突入邊牆,直逼京師。

    從結果來看,皇太極的抄掠成功了,搶到了大批物資和大量人口。

    但從軍事上來分析,突入抄掠就是不折不扣的軍事冒險。

    隻要明廷用重金打造的關寧軍有一點點主動進攻的欲望,後金敢冒老巢空虛的危險,進行無後方無後勤的長途奔襲、孤師深入嗎?

    而深究後金不得不冒險的原因,則是在寧錦大戰失利後,因為一無所獲、空手而歸,後金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饑荒。

    據《清實錄》記載,“時國中大饑,鬥米價銀八兩,人有相食者。國中銀兩雖多,無外貿易,是以銀賤而諸物騰貴。”

    有銀子也沒用,沒處買糧食呀!人有相食者,可見當時饑荒有多嚴重。

    也正是在大饑荒的逼迫之下,皇太極才不得不走了一著險棋,以此度過危機。幸閱是,他成功了。

    所以,己巳之變不是什麽深謀遠慮、用兵如神,不過是被餓慘聊瘋狂行動。

    現在的努爾哈赤也是差不多的思維,必須把“以戰養戰”的戰略貫徹下去,也隻有這麽一個辦法能讓後金的經濟免於崩潰。

    而這次發動進攻,努爾哈赤也是在冒險,冒的是失敗後存糧大量消耗,經濟危機更加深重。

    要知道,打仗和呆著不動,糧食的消耗是大不一樣的。

    平常喝點粥,少活動,起碼餓不死;可上了戰場,戰士要拚命廝殺,精神壓力和運動量都大,你至少得來幹貨,讓他們吃飽飯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