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六十五章 用漢兵、備火器(2/3)

    首先,朝鮮雖然相助明朝,但自薩爾滸之戰後(老奴放回了五千朝鮮俘虜),便再未出兵直接參與戰爭。

    現在後金對付明朝尚且吃力,蒙古諸部又不安分,攻打朝鮮實在是節外生枝,給自己增添敵人。

    其次是打敗朝鮮軍隊容易,占領朝鮮大片土地也不太費力,但降服不容易,消化更是困難。

    最重要的還是明軍能坐視不理嘛,顯然是不可能的。至少要出動兩萬人馬吧,來回需要兩三個月吧,再來一次四麵圍攻,怎麽對付?

    再了,不打威脅最大的東江軍,你去打朝鮮,不是主次不分嘛?從地瘠民窮還多山的朝鮮,除了人口,你又能搶到多少物資?

    努爾哈赤已經不知道考慮權衡過多少遍了,覺得要打也是先東江軍,然後才是朝鮮。

    當然,冬季進攻的目標不隻一個,由最初的寧遠、覺華,到東江軍盤踞的義州、鐵山,再加上現在的遼南旅順,已經是三個選擇。

    而從搶掠的目標來,首要目標應是寧遠、覺華;要從去除威脅的角度來考慮,則是東江和旅順。

    但打東江不容易,最多是把東江軍從義州和鐵山趕到海島上,損傷不了他們的根基,還會卷土重來。

    而且,攻下義州和鐵山,也無法派兵駐防,至少長期守衛是不可能的。

    遼南旅順嘛,調集重兵前去進攻,應該能夠攻下來。但按照阿敏、代善,以及揚古利的描述,傷亡慘重或是不可避免。

    關鍵是付出重大傷亡重新占領了旅順,實際意義又有多大?本來就是棄守的,再搶回來就能長期駐防了?

    努爾哈赤輕撫額頭,發現東江和旅順都有些形同雞肋。

    如果隻是占地盤,而不能消滅或是重創明軍,也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其騷擾襲擊的威脅。

    其實,努爾哈赤的糾結和苦惱,以及目前東虜的處境,並不是因為朱由校的計策多麽高明,而是國力較量的結果。

    曆史上,在袁可立任職登撫的數年時間裏,便多次打敗後金軍,相繼收複旅順、金州、複州,以及望海堡和紅嘴堡等戰略要地。

    史載:“四衛已空其三,沿海四百餘裏之地奴盡棄之而不敢據,所餘者酉虜千人而已”。

    連努爾哈赤對袁可立建立的海上長城也是無計可施,隻能蜷縮蜷縮再蜷縮,縮了好多年。

    如果袁可立能多幹幾年,如果明廷繼續以錢糧支持東江鎮,如果不是把大量錢財物資投入到寧錦防線那個無底洞……

    如果這些如果都能實現,不能成功平遼吧,至少也會讓建奴實力大損。

    曆史沒有如果,但有朱由校,還有得到重用和支持的袁老師、熊大臭嘴、毛大隊長,以及象張盤、何可綱、金國鳳、楊國柱等忠勇戰將。

    所以,東虜的處境比曆史上更困難,努爾哈赤也是更加煩惱,甚至是鬱悶憤怒。

    揚古利想為汗王分憂,也曾苦苦思索過對策。在他看來,暫時收縮,或者叫誘敵深入,才是上策。

    後金軍在野戰上占有優勢,那就要爭取到機會來發揮。而攻堅的傷亡,不是後金軍能夠承受的。

    “汗王。”揚古利拱手道:“依卑職之見,可學明軍收縮戰術,以誘敵深入,再施以雷霆打擊。鐵騎馳突、野戰無雙,正是我軍之長,必可擊敗冒進之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