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十八章 敵人怕的就要堅持(1/2)

    為了大明的工業,為了大明國勢的振興,朱由校不得不做綠色環保組織深惡痛絕的惡事了。

    但不能否認的是,捕鯨是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相對於鯨油的價值和廣泛用途,能吃的鯨肉倒算不上什麽了。

    英子有些心動,但想到老父親,又猶豫著搖了搖頭,道:“俺爹怕是不會去的。”

    張柱子暗自鬆了口氣,裝作很大度地擺了擺手,道:“不去也好。要環境啊,還是咱這島上好。海洋島又,風浪又大,連睡覺都不安穩。”

    英子笑著點頭,道:“就是不去,也要謝謝張大哥。這樣的差使,應該會讓人搶破頭吧?”

    張柱子嘿嘿笑了兩聲,道:“那俺就去問問別人,那邊催得挺急呢!”

    英子側身讓開,待張柱子走過去又伸手叫道:“張大哥,俺家安鐵爐子的時候,還得麻煩你幫忙呢!”

    張柱子頭也沒回,笑著揚了揚手,道:“放心,到時候俺去幫你。”

    望著顛簸的身影漸漸遠去,英子搖著手中的長竿,突然用竿頭拴著的破布條甩了一下大鵝,笑罵道:“看啥呢,呆頭鵝,怎麽就那麽傻?”

    ………………….

    看啥呢,蠢白,連玉米都不認識?!

    朱由校扒了兩顆,放到白麵前。喵星人聞了聞,真吃了。

    猶豫了一下,朱由校在想貓咪到底能不能吃玉米,但在記憶中沒搜索到相關的知識。

    “皇爺。”李成成在旁邊心翼翼地道:“奴婢看見白娘娘還吃草呢!”

    吃草?朱由校不明所以,覺得葷素搭配也是可以的吧。動物缺啥,自己可能知道,會從自然界裏尋找。

    拿起刀子,把玉米切了一片,交給李成成。朱由校示意丫頭把喵星人抱到一邊去喂,他則拿起題本,開始處理公務。

    玉米好象比番薯傳入中國的時間更早,但名字槳玉麥”或“番麥”。直到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問世,才有了“玉米”的名字。

    按照各地的奏報,玉米已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種植,大約有十餘省。

    但也僅僅是種植,並沒有大量地推廣。原因不在於技術,而在於玉米與平原地帶的傳統作物比,並沒有太過突出的優勢。

    山地、瘠地、耐寒,以及人口增長、土地兼並導致的山區墾荒,這才是玉米最終得以大麵積種植的原因。

    顯然,有了番薯和南瓜,玉米的大範圍推廣就不是很急迫的事情。盡管朱由校是掐著指頭在算,離冰河期的爆發還有五六年的時間。

    這也是他要力爭五年平遼的原因所在,等到自然災害爆發,恐怕和建奴拚消耗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而從目前來看,科技樹不用攀得太高太快,五年平遼的大計劃就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端。

    這也堅定了朱由校繼續安內的決心。隻要內部不出大問題,前線能夠穩紮穩紮,嚴密封鎖,建奴絕對是無機可趁的。

    今年的改革整頓雖然時日尚短,但已經見到了成效。

    特別是清屯充餉和開放海禁,基本上解決了邊鎮官兵的餉糧,以及加強水師裝備的資金問題。

    所以,盡管內庫沒有太多的進賬,甚至是有所減少,國庫也還是不富裕。但省的錢、花的錢,卻使大明的軍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