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十七章 經營東江(求個月票)(2/3)

    仗著和毛文龍的關係,他帶著些人在朝鮮收購參茸毛皮山貨,再賣給過路的海商,或是把朝廷管製的人參藥材賣給官府。

    數月以來,沈太爺著實賺了不少錢。既是合法經營,王一寧也不管閑事。

    而沈太爺並不滿足,他正計劃著也弄艘海船,直接把收購的貨物越青島去賣,不要中間商賺差價。

    另外,沈太爺還時不時地攛掇毛文龍打下寬甸等地,那裏的人參更多,山貨也不少。

    目送著沈太爺帶著人又挑又抬地運走貨物,王一寧搖了搖頭,對這位搭順風船的商人並不喜歡。

    “見過王老爺。”一個朝鮮官員走過來,禮數周全,言語謙卑。

    王一寧倒不倨傲,拱手還禮道:“有禮有禮,李判尹不必如此稱呼,太客氣了。”

    李判尹笑著點頭,態度依舊,道:“聽東江軍民需要煤炭越冬,郡守大人派在下來稟知,願運煤以助。”

    王一寧拱手道:“金郡守相助之情,本官代東江軍民先行謝過了。”

    李判尹沉吟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不知朝所出的寶鏡,如何能夠買到?”

    王一寧眨著眼睛,明白了李判尹此行的目的。

    顯然,金郡守想買寶鏡,估計是看到了聖上賞賜給朝鮮國王光海君的。但這個寶鏡,好象隻在萬歲指定的海商手裏才櫻

    不過,王一寧沒這麽。他笑著對李判尹道:“貴國不是正在南浦拓港設棧,將指定其為通商口岸嘛!等建成開放,必是商賈雲集,百貨不缺。”

    看李判尹臉上露出苦色,王一寧又給他指了條明路,道:“若是著急,可隨商船前往青島、上海,那裏肯定有寶鏡銷售。”

    李判尹連連點頭,拱手感謝道:“還請王老爺費心安排,找相熟可靠之商船,以保財貨之安全。”

    王一寧頜首答應,覺得這個郡守除了買鏡子,恐怕還有做商貿發財的想法。這個李判尹算是探路石,先來熟悉下商路和運作。

    上船詢問了押運人員,看到裝載的煤炭,王一寧心中喜悅,勉勵了一番,讓他們下船歇息一,明日再分運各海島。

    朝廷對東江的投入還是比較慷慨的,但皇帝也希望東江能發展生產,不求繳納賦稅,但要盡量做到自給自足。

    為此,皇帝不僅給王一寧配了幾個擅經營的幫手,還給王一寧不少的建議和指示。

    比如海洋捕撈,先是滿足東江軍民,逐漸擴大後,便要向外銷售,多創經濟效益。

    還有利用朝鮮的煤鐵資源,先建個工坊製造生產生活工具,再擴大產能,打造兵器盔甲,也能減輕朝廷的負擔。

    總之,就是一個原則,讓遼民別閑著,盡量都有活兒幹,才能創造價值。

    對於皇帝的想法,王一寧也是殫精竭慮地加以落實,有些措施已經見到了效果。

    …………………

    海風吹在臉上,涼意已顯,卻並不讓人感到寒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