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十六章 龍騎,飛騎(2/3)

    楊國柱躬身答道:“是,末將遵令。”

    “除了騎術,火槍步兵應有的技能也不可荒疏。”熊廷弼嚴肅地提醒著,待楊國柱回應後,才揮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遠處,飛騎營的訓練剛剛結束。

    滿桂和兩名遊擊騎在馬上,大聲笑著,正向高台馳來。

    這兩名遊擊是從塞外過來歸附的貨真價實的蒙古人,延綏巡撫因二人騎**湛、武技高強,而取名為“猛如虎”和“虎大威”。

    朱由校從各邊鎮征招歸化蒙古人時,已是軍官的這兩位便進入了新組建的飛騎營,並進入武學騎兵科學習。

    別人不清楚皇帝因何超階擢升,朱由校可是知道這兩位不僅名字夠威猛,更是在曆史上為明軍征戰,壯烈殉國的英雄烈士。

    兩個真蒙古同胞,一個也不清真假的滿桂,就此湊到了一起。豪爽的性格,精湛的騎射,很快便讓三饒感情升溫,成了至交好友。

    “建奴的騎射肯定不行,但步射厲害,大弓重箭頗有殺傷力。”滿桂晃了晃手中的騎弓(角弓),“靠這個當然打不過。”

    這是武學騎兵科教材上的分析,摻雜著朱由校所總結的後世的經驗和理論。

    為什麽蒙古人擅長騎射,且人數眾多,卻打不過同樣以騎射著稱的建奴呢?

    排除蒙古諸部各自為戰不團結,以及將領素質等因素,武器裝備和戰術也是重要的原因。

    其實,建奴吹噓的騎射隻是相對於明軍來,和蒙古人相比,卻是有差距的。

    準確地,建奴擅長的是步射,用類似長弓的大弓,射程和殺傷力與鳥銃相差仿佛,更遠勝蒙古人所用的角弓。

    而蒙古騎兵又多缺乏盔甲,主要是輕騎兵,大弓重箭就產生了極大的威脅力。相反,建奴的盔甲防護很好,蒙古饒輕箭往往傷害有限。

    如果隻是比騎射,蒙古騎兵還能支撐;但要打硬仗,強壯凶悍的建奴就不是蒙古人能夠抵擋的了。

    雖然飛騎營全是蒙古人,但已歸化大明,朱由校就一視同仁,並無歧視,在武學教授上也沒有交代要保留藏私。

    所以,飛騎營的組成和他們的戰術,卻已經與傳統的蒙古騎兵有著很大的不同。

    盔甲是齊備的,角弓、步弓、輕箭、重箭、馬刀也一應俱全,在裝備上和建奴比,隻強不弱。

    至於戰術,朱由校並沒有特別的創新。但他卻交代過,飛騎和龍騎二營要盡量配合作戰,充分發揮各自所長,協同作戰。

    對滿桂的法,虎大威又有自己的見解,他輕撫著馬頭道:“有豆子作精料,這戰馬比光吃草的強壯,耐力、體力都有提升,比建奴的應該也不差吧?”

    猛如虎則對自己身上的盔甲,以及武學畢業的標誌——禦賜馬刀感到滿意,笑道:“便是重箭,盔甲也能防禦一二;隻這馬刀,卻不是建奴能夠抵擋的。”

    “馬刀確實鋒利無比。”滿桂手按著刀柄,想到了這是皇帝所賜,也對馬刀的形製鋒利感到滿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