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二十五章 發展物流,疾風識勁草(2/3)

    現在,再把客店貨棧建起來,加強物流運輸,推出郵政係統,增加民間通信。獲得的收益不僅會改善驛丁的生活,更會使老百姓受益。

    李子,這回你丫的還會造朕的反?老老實實當郵遞員吧!

    朱由校放下了筆,露出撩意又有點狡黠的笑意。

    ……………………………分隔線…………………………

    貴陽。

    破圍之後已有兩個多月,戰亂造成的創傷還未全部恢複,但已經顯出了新的氣象。

    招流移,廣開墾,恢複經濟,貴州巡撫王三善坐鎮貴陽,很快就開始了安定社會、重振地方的一係列舉措。

    有賴於皇帝所拔的金花銀,買糧安民,招兵實軍,王三善又是勤政實幹的官員,地方很快就安定下來。

    而明軍在陸廣河、鴨池河與叛軍對峙,因為缺少水戰官兵及船隻,並未急於渡河作戰。

    圍城叛軍損兵折將後,又有一些少數民族土目歸降投靠於明軍,安邦彥自覺勢弱,亦不敢過河進犯,沿河深挖塹壕,增兵防守。

    陸廣河乃是烏江上遊鴨池河流經修文、息烽兩縣境內的一段,在水西南境。

    《誌》雲:水西之河,最大者曰陸廣,其上流曰鴨池,下流東注,曰黃沙渡,會於清水江,又東會於涪江,鴨池或曰即鴨池河。”

    敵我雙方都以河為防線,加緊準備和布置,等待著下一次作戰交鋒的時機。

    現任貴州巡撫王三善是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宦海沉浮幾十年,已是快六十歲,還是不附權貴,剛正不阿。

    同時,他對官場的爾虞我詐、黨爭傾軋甚是失望,數次告假回家,並逾期不回。萬曆四十七年,他借著為妻子回原籍奔喪的理由,就再也沒有回朝。

    直至明泰昌改元,光宗皇帝即位,封王三善為太常少卿,他才無奈又回到京城。

    奉命平叛以來,王三善殫精竭慮,集兵積糧,終於在京營援軍的力助下,三路猛攻,擊敗叛軍十萬,解了貴陽之圍。

    以少勝多,王三善頗有些誌得意滿,但令他感到不悅的則是京營官兵不肯聽他號令。

    準確地,是不執行他要渡過陸廣河,趁勝攻打叛軍的命令。可對於防禦叛軍卷土重來,京營官兵倒是布置嚴密,無隙可乘。

    等到朝廷任命朱燮元總督五省軍事,王三善也接到平叛方略後。他才明白,京營是按照聖上旨意行事,非是膽怯戰。

    穩健進取,不得冒進深入。無論是朱燮元的行文,還是朝廷的旨意,都再三強調了這一點。

    王三善縱是有些意見,也不敢擅自行動。按下心中的不滿,王三善還是把朝廷的布置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

    經過兩個多月的恢複,百姓基本上安定,官軍也穩定了防線,對水西的封鎖也日漸嚴密起來。

    此時,王三善和原貴陽巡撫李枟,剛剛視察完城外新建成的火藥兵器廠,騎馬返回城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