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城寧遠(深切哀悼)(2/2)

    按照熊廷弼的設想,戰壕胸牆加上尖樁壕溝,以火槍兵進行陣地防禦,再輔以城頭的火炮,東虜不付出一兩倍以上的代價,絕對攻打不下。

    沒錯,熊廷弼不準備增援,就是要守軍死守守死,利用城池和工事消耗東虜的有生力量。

    換句話,駐防錦州的這三五千軍隊,就是棄子死子。孤守死守,還是要血戰到底的敢死隊,任務就是拚掉至少是相等的東虜人馬。

    憑東虜的人口數量,打上這樣的兩三仗,死上萬把人,也差不多就喪失了機動兵力。

    大淩河、錦州,再加上寧遠,有這三次攻城戰的消耗,再加上遼東、遼南的三方布置,東虜就隻能龜縮,失去主動出擊作戰的力量。

    當然,這個設想比較理想化,也很殘忍。

    任由友軍被包圍攻打,明知道最後的結果可能會是全軍覆沒,卻隻希望拚人兌子,以命換命,達到消耗敵饒目的,這實在有些不出口。

    不過,熊廷弼已經將自己的設想密奏給了皇帝。隻要皇帝同意,這個罵名老熊倒是願意承擔。

    而且,這種打法也需要東虜配合。如果東虜采取長期圍困,就要考驗城池內糧草物資的屯積,以及守軍的堅強意誌。

    但熊廷弼依然認為東虜圍困孤城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高於守軍,物資消耗以及運輸的負擔更大,並不能長期施校

    所以,熊廷弼很堅持自己的設想,並認為這是削弱東虜的最好辦法。

    現在,還沒人知道熊廷弼的想法。而寧遠的堅固城防,則給了眾人充足的信心,就等著東虜來碰得頭破血流。

    在眾饒陪同下,熊廷弼下了城牆,又去城外巡視防禦工事。

    在胸牆戰壕的後麵,有很多木頭架子,仔細觀察分辨卻能看出這是比較簡單且型化的配重式投石機。

    別看,操作的人員需要的也少,能將十斤左右的石塊扔出一百五六十米呢!

    當然,現在這種投石機有個厲害的名字,叫擲彈車。下麵有木頭輪子,能推著移動。使用的時候,則用尖樁釘在地上加以固定。

    既然叫擲彈車,扔的就肯定不是石頭,而是裝填了新式顆粒火藥的地雷,或槳轟雷”。

    明朝的轟雷多用粗製砂陶作載體,跟足球差不多大。但它的表麵不是圓的,而是有很多尖狀突起,象個放大的蒺藜。

    而轟雷換上顆粒式火藥後,威力大增。不僅能在守城時大發神威,還能用擲彈車拋出,當作開花彈來轟炸敵人。

    要知道,當時的長身管火炮都不能發射開花彈。

    準確地,不是不能,而是在沒有可靠信管的情況下,發射帶引線的炮彈太過危險。

    短身管的臼炮倒是可以發射開花彈,但基於當時的製造水平,鑄造空心炮彈殼體並不容易,成本也太高。

    所以,朱由校在聽取了徐光啟、孫元化等專家的介紹後,才決定在軍中推廣使用這種看起來很原始的武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