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二十一章 無題(2/2)

    這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向性信號,就象嘉靖崇道修仙,滿朝官員就都是青詞高手。

    不會你也得認真學,否則,哪有升遷得聖眷的機會?

    但仔細認真地讀報上的文章,卻又不盡是“心學”。

    致良知、知行合一,這當然是心學沒錯。

    可皇帝又強調學以致用、實體達用,這好象又批判了現下某些“心學”流派裏不切實際的清談之風。

    王陽明恐怕也沒想到,他的傳人會分成數派。有的竟發展到“束書不觀”的地步,也就是拒絕一切社會知識和社會實踐。

    作為哲學,各種學說本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可你搞什麽坐禪和頓悟,象是要成仙封聖似的。

    其實,幾乎所有人都不是很清楚少年皇帝到底信什麽學,似乎是實用之學,又好象是博采眾長。

    要讓朱由校來說,他隻相信科學。而科學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實在是過於飄渺,難以理解和接受。

    製造器物需要科學,管理需要科學,財政需要科學,打仗需要科學,連種田耕地也離不開科學。

    現在,朱由校就很科學地批閱著貢士們的試卷。先分類,把寫相同策論題目的歸到一起,再品評比對,分出高下。

    沒辦法,貢士們的文筆都相當優秀。但在見識上卻遠不如少年皇帝,答的試卷肯定也不能讓他特別地滿意。

    可見識也有高低深淺,朱由校是要在其中擇優,而不是苛求古人達到自己這般的眼界。

    雖然差強人意,但河南劉理順憂國憂民,亦知民間疾苦,還是袁老師的學生,可為第一;

    朱由校終於確定下來,把在會試中隻排在第二百七十三名的劉理順拿到了前三名。

    慈溪馮元飆對開海禁倒有些獨到見解,大概是因為家鄉地處東海之濱的關係吧?

    盧象升,嗯,中規中矩,要是答武進士的試題,會不會好些呢?

    這個黃道周,書生氣很重,可卻有股子虎勁兒,更是強種一個。嗯,倒也有其可用的地方。

    文震孟,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後人……文安之,亦是曆史上的民族英雄…….

    一張張試卷在少年皇帝手中閱看而過,從起初的期盼殷殷,到後來的心情淡然,朱由校放下苛求,又多了幾分寬容。

    先到地方曆練,哪怕能清廉些,實幹些,把朝廷推出的新政策落實下去,也可算是有用之臣。

    “皇爺。”王體乾進殿稟報,“登鎮總兵沈有容,奉詔入京……”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說道:“宣沈有容入宮晉見。”

    沈有容奉旨趕到京師,按照規矩報備請見,卻沒想到剛到驛館,皇帝便宣召晉見。

    來的路上便一頭霧水,不知皇帝突然見召有何大事,甫至京師便宣召,更讓沈有容胡思亂想。

    皇帝如此心急,到底有何緊急之事,是福是禍?

    懷著猜測和忐忑的心情,沈有容進入皇宮,來到了乾清宮外。

    很快,殿內便出來了內宮,引著沈有容走進殿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